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政府在對日抗戰方面的動搖和妥協。然而,遺憾的是,這一關係重大的談判卻始終缺乏中文資料的證明。本文作者查閱了儲存在臺灣的蔣介石檔案,發現其中有不少和“桐工作”相關的檔案,將這些資料和日文資料兩相比照,便會發現雙方記載差異很大,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撲朔迷離。但是,仔細研究上述資料,查勘辨析,我們仍然可以在幾個主要問題上比較確鑿地揭示出事件真相。
【一】談判過程與日中兩方記載的異同
關於“桐工作”,日文件案集中收藏於日本防衛研究所戰史室,題為《桐工作關係資料綴》,為當年日本軍令部第一部相關文電的彙編。檔案號:*事變全般—127。日本防衛研究所戰史室所著《大東亞戰史》大量引述了該項檔案。該書有臺灣“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本,與本文論述有關者分別見於《戰前世局之檢討》、《對中俄政略之策定》兩冊,〔臺北〕1991年。“桐工作”的參加者今井武夫1964年出版述及此事的*時,也收錄了部分當年文獻。中文資料則有中方談判參加者張治平的報告、軍統局戴笠向蔣介石的報告、軍統局審查張治平時留下的檔案、時在香港參與中日秘密談判的《大公報》主編張季鸞致陳布雷的多通函件等。
比較日中兩方資料,可以發現,雙方對談判的緣起、經過的敘述存在巨大差異。
(一)談判緣起
日方資料記載:1939年10月,日本在中國南京成立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11月底,起用原參謀本部的鈴木卓爾中佐擔任香港機關長,找尋與重慶國民政府的聯絡路線。12月,鈴木透過香港大學教授張治平的斡旋,要求會見宋子文的胞弟、時在香港擔任西南運輸公司董事長的宋子良。宋初則拒絕,後主動要求會面。12月27日夜,雙方第一次會面。宋提出:日本如尊重中國的名譽及主權,中國有和平的準備,為此希望日本在承認“新中央政府”(指汪精衛政府。作者注)之前和國民政府認真商談,先行停戰,日本方面保證撤軍。宋同時提出:日本對於不以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為對手的宣告,是否可重新加以研究?能否恢復七七事變以前的狀態?能否向蔣介石個人提交有關和平的親啟書信?《香港電第81、82號》,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桐工作的經過概要》,見《今井武夫*》,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329-330頁。1940年1月22日,雙方第二次會談,宋稱:重慶方面仍具有日本預料以外的抗戰實力;目前看不出蔣介石有與汪精衛合作的意圖,毋寧說正在努力進行破壞。宋並稱:透過胞姐宋美齡經常獲得接近蔣介石的機會,兩三週內將赴重慶。如有需向蔣介石傳達的事項,願進行轉告。《香港電第126號》,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桐工作的經過概要》,見《今井武夫*》,第331頁。2月3日,雙方第三次會見。宋子良稱:希望進一步獲悉日方的真意。本人將於2月5日前往重慶,與蔣介石會談,10日將攜帶會談結果回港。2月10日,第四次會談,宋稱:自己已向蔣介石及宋美齡彙報,蔣於2月7日召開國防會議,決定派出代表或最受蔣介石親信的人物來港。鈴木卓爾當即詢問:“上述代表是否隨身攜帶蔣介石的委任狀?”《香港電第126號》,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桐工作的經過概要》,見《今井武夫*》,第334頁。2月14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高階參謀今井武夫大佐到達香港,偕同鈴木與宋子良、張治平會面。宋稱:重慶方面將派出攜有蔣介石委任狀且與日本方面有同等地位、身份的代表,並稱宋美齡已到香港。雙方同意在香港召開日華圓桌會議。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桐工作”辨析(2)
中方資料不如日方資料詳細。據張治平在1940年9月8日被審查時向戴笠所作書面報告,其經過是:七七事變後,張治平到香港避難,從事教育與新聞事業。1939年11月,日本駐港武官石野(芳男)去職,由鈴木卓爾中佐繼任。鈴木是張治平“抗戰前的老友”。1940年1月中旬,鈴木從日本駐港總領事崗崎(勝芳)處得悉張的寓所,突然登門拜訪,向張坦白陳明此次來港所負使命,要求撮合。張當時告以此事不敢過問,將來有此路線時,再行通知。1月末,張治平偶與軍統在香港的工作人員曾政忠談及,曾即介紹軍統在香港的另一工作人員盧沛霖與張“餐敘”。不久,曾政忠告張稱:盧已奉令,“允於特工、輿情範圍內與敵周旋。”《張治平致戴笠報告》,1940年9月8日。《蔣中正總統檔案?特交檔?和平醞釀》,〔臺北〕“國史館”藏。張轉告鈴木,鈴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