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2/4頁)
僻處自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路由成吉思汗及少子拖雷等,帶領人馬相繼攻佔了昌州、桓州等地;第二路由其長子朮赤、察合臺、富詞臺等率領,在汪古部首領阿刺兀思惕吉忽裡的引導下,包抄金軍的後路,迅速攻下金國的淨、豐、雲內、東勝、武、朔等州縣。
蒙古軍隊所到之處,村莊騰起濃煙,屋舍化為灰燼,迅如疾風的騎兵在莊稼地裡縱橫馳騁,美麗的果園一片狼藉……
至此,成吉思汗第一次攻打金國的戰爭宣告結束,這一次可謂戰果累累,不僅掠取了大批財物,而且從金國各地搶走了戰馬幾百萬匹,使金國重建騎兵隊伍的可能化為泡影。
金國在這一次戰爭中損失了近五十萬兵力,眾多的將領降附了蒙古,變成了成吉思汗的智囊與干將。
成吉思汗首次攻打金國,取得巨大勝利,使金國遭受到重創,朝廷上下,一片驚恐。
擔任西京留守的胡沙虎向皇上建議道:“這次蒙古攻我大金前後,契丹人主動投降成吉思汗的很多,有的當了蒙古軍隊的帶兵將領,有的成為成吉思汗的謀士,不能不注意這些契丹人啊!”
永濟皇帝說道:“是啊,這是個大問題,國內的契丹人各地都有,有什麼對付他們的辦法呢?”
胡沙虎立即獻計說:“為了防止這些契丹人作亂,可以命令每戶契丹人由兩戶女真人夾居,這可以監視他們平日的行動,一旦有事,朝廷馬上就能知道,還可以防其變,逼其就範。”
永濟皇帝本是無能之人,對胡沙虎的意見既不詳察,也不加分析,更沒有與其他大臣們商量,便立即下令去辦了。
這契丹人與金人本屬於兩個民族。金人屬於通古斯——滿語族,是當今滿族的祖先;而契丹人則主要屬於蒙古族。
早在金人(女真人)佔領北京以前的兩個世紀,北京被契丹人佔領著,金王的祖先是從契丹人手中奪取到北京的。
雖然契丹人失去了對北京的統治權,可是三個世紀以來,他們一直住在中原土地上。
若與成吉思汗的臣民們相比,他們幾乎已完全中原化了,但他們仍然懷念昔日的光榮歷史,對自己的亡國遺民的地位深為不滿,一直想向滅亡他們契丹國的金王朝復仇。
在這次蒙金戰爭中,金國遭到慘敗,所有的契丹人都為蒙古人的勝利而歡呼,對金人的損兵折將表現出幸災樂禍的心情。金人在戰爭中的庸懦與無能,深深刺激了契丹人埋藏心底的反抗情緒,產生了躍躍欲試的衝動心理。
就在這時,金王下達了“每戶契丹人由兩戶女真人夾居”的命令,立刻激怒了契丹人!
這個帶有侮辱性的命令,契丹人再也接受不了,住在遼東的隆安、韓州等地的契丹人,紛紛舉起反金的旗幟,擁護一個名叫耶律留哥的契丹人當首領,起兵造金國的反了。
這耶律留哥本是契丹親王,他是遼國滅亡以後,留在金國的少數幾個親王之一,為人慷慨好義,樂於助人,深得契丹遺民的崇敬。金國皇帝為了籠絡耶律留哥,封給他一個千戶的地方小官,全家住在鹹平(今遼東開原)的近郊,日子倒也過得安閒。
蒙古大軍攻城略地節節勝利,使金人遭到慘敗,金王宣佈了那項防止契丹人作亂的命令,耶律行玉與耶律留哥商議之後,認為起義的最好時機已來了,便在隆安——契丹人聚居的縣城,宣佈與金國決裂,高舉義旗,起兵反抗金國的統治。訊息傳揚開以後,韓城等地,在很短時間裡,不堪忍受金人欺侮壓榨的人們,還不止是契丹人,一起參加了起義,並很快發展到十多萬人。
耶律留哥派人與成吉思汗聯絡,表示了歸降蒙古的請求,此時,金國朝廷本來對他起兵反金已經十分惱火,又聽說他與蒙古聯盟,投靠了成吉思汗,更加憤恨,忙於公元一二一三年五月,派大將胡沙虎帶領二十萬大軍前往鎮壓。為了與金兵對抗,耶律留哥把起義隊伍帶到鹹平,自稱“遼王”,又封耶律行玉為軍師,積極整頓兵馬,等待金軍到來。
為了支援耶律留哥的起義隊伍,幫助他打擊金軍派去鎮壓契丹人的胡沙虎軍隊,成吉思汗派遣部將李都歡、阿魯都罕率領五千人馬,從側翼襲擊胡沙虎的隊伍,以配合耶律留哥抗金。趁此機會,成吉思汗又開始了第二次伐金。
這次仍然是分兵兩路,行軍路線也大體上與第一次伐金時相同,但是,兩路軍隊的主帥卻換了。
成吉思汗親自統帥西路軍,向西京撲去(今山西大同),東路軍由者別率領,直指遼東,主要目標是攻取金朝的東京(今遼寧省的遼陽)。
出兵之前,成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