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提出的設想是現實還是空想。
此時是建安十三年(208年)農曆十月。
然而,正史對這一仗的記載卻十分簡單,全部檢索出來也就那麼幾段:
《後漢書漢獻帝紀》:十月一日,發生了日食。曹操率水軍討伐孫權,孫權命周瑜將其擊敗於烏林、赤壁。(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師伐孫權,權將周瑜敗之於烏林、赤壁)。《三國志武帝紀》:曹操率軍到達赤壁,與劉備交戰,失利。這個時候發生了大瘟疫,將士死了很多,於是撤軍。(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三國志吳主傳》:周瑜和程普為正副總指揮,各率一萬人,與劉備一塊兒進軍,和曹操遭遇於赤壁,大破曹軍。曹操把剩下的船燒了,之後撤退,士卒中發生了飢餓和瘟疫,死了一大半人。(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三國志先主傳》:劉備和曹操戰於赤壁,把他擊敗,燒了他的戰船。之後與吳軍水陸並進,一直追到南郡,此時發生了瘟疫,曹軍死了不少,曹操撤回北方。(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三國志諸葛亮傳》:孫權大喜,隨即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水軍三萬人,隨同諸葛亮一塊兒見劉備,聯合抵抗曹操。曹操敗於赤壁,率軍撤回鄴縣。(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
此外,《三國志》的《甘寧傳》《呂蒙傳》《黃蓋傳》和《關羽傳》等也記載著赤壁之戰的內容,但也都是寥寥數語而已。
這些記載不僅十分簡單,而且有多處自相矛盾。關於戰鬥發生的地點,除了赤壁以外,又出來個烏林,此地位於如今的湖北省洪湖縣,在長江以北,與赤壁隔江相望;關於作戰物件,有說曹操與劉備交戰的,有說曹操討伐孫權的;關於戰鬥的結果,有說曹操被打敗的,有說曹操自己撤退的。
相比較而言,《三國志周瑜傳》對這場著名戰役的描寫最詳細,人們瞭解到的關於這場戰鬥的史實,基本上都是出自這裡:
雙方相遇於赤壁,此時曹軍中發生了疫情。剛一交戰,曹軍就敗退了,曹操下令在江北紮營,周瑜率軍在南岸。周瑜的部將黃蓋說:“現在敵眾我寡,難以持久。我發現曹軍船艦首尾相接,可以採取火攻。”於是找了數十艘小戰船(蒙衝鬥艦數十艘),裡面裝上柴草,澆上油脂,外面裹上帷幕,上面再插上牙旗。黃蓋先給曹操送去封信,要詐降。然後黃蓋將準備好的輕舟系在大船後面,一塊兒前進。曹軍將士伸著脖子都在那裡觀望(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以為是黃蓋來投降。黃蓋趁機放出諸船,同時點火。這時風很大,火船順風向全部衝向曹軍水營。頃刻之間,煙火張天,人馬燒死和落水溺死的很多,曹軍大敗,退保南郡。
《江表傳》記載與此大致相同,它儲存有黃蓋寫給曹操的那封詐降信原文。同時記載說,曹操吃不準這封信是真是假,還特地召見信使,親口對他說:“如果這封信是真的,將大大獎賞你,封你的爵位將超過其他人。”
《江表傳》還補充了一些細節,比如說黃蓋裝在小船上的乾草是荻草,澆上的油脂是魚油,蒙在外面的布幔是紅色的,當時刮的風是東南風等。
但是,這些有限的記述與一場如此著名的大戰還不相符,這不免有點奇怪。
根據上面這些記述,此戰中曹軍遭遇了嚴重的疫病。由於大範圍的疫病在曹操將士中蔓延,造成曹軍嚴重減員,戰鬥力下降得很厲害,這是曹軍失敗、並且在失敗後不能有效組織防守反擊的最重要原因。
但這是一種什麼病呢?過去一般都認為是血吸蟲病。血吸蟲是一種寄生蟲,人一旦感染,就會出現發熱、斑疹、丘疹、腹瀉、腹水、腹痛、肝腫大等一系列症狀,致死率很高。這種病不經治療無法自愈。
血吸蟲喜歡生活於多水地區,病蟲依靠水源傳播速度很快。湖北省的陽新縣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有多達八萬人都死於血吸蟲病,毀滅村莊七千多個,製造了許多“無人村”“寡婦村”“棺材田”。
曹軍士兵多來自於北方,水土不服,對疾病的抵抗力低,防護流行性傳染病的意識也差,一旦疫情蔓延就無法控制。
但也有人懷疑這種說法,因為血吸蟲病有一個潛伏期,大約在八至十週左右,曹軍士兵在長江上行進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