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軍聯合作戰時,他的命令好不好使的問題。劉備的使者回來如實報告,一定惹得關羽和張飛二位很不爽,因為《江表傳》記錄有劉備是如何給他們做思想政治工作。劉備說:“他想讓我去,我們如今一塊兒合作抗曹,如果不去,體現不出我們的誠意。”
劉備於是乘坐一條小船去見周瑜(乃乘單舸往見瑜)。這個安排也是有講究的,輕舟簡從,既顯得瀟灑,同時也表明我們其實並沒有特別在意你。
劉備見到周瑜,商量拒敵之策,他開門見山提出了自己眼下最關心的問題:“周將軍此次前來,帶了多少人?”
周瑜如實相告:“三萬人。”
劉備大失所望:“太少了啊(恨少)。”
周瑜自信地說:“這已經足夠了,請劉將軍看我周瑜如何破敵。”
劉備在周瑜那裡又聊了一會兒,他想請周瑜把魯肅叫過來一塊兒聊,周瑜說:“接受命令就不能私自離開(受命不得妄委署),想見子敬的話,你可以專程前往拜訪(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
周瑜同時告訴劉備,諸葛亮也一塊兒回來了,再有三兩天即可到達。據一本叫《袁子》的書記載,諸葛亮出使柴桑,給江東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張昭就很欣賞諸葛亮的才華,把他推薦給孫權,希望他跳槽到孫吳來。眼下,孫權開的公司實力強、前途好、待遇高,而劉備開的公司面臨倒閉的危險,隨時可能被人兼併重組,諸葛亮如果選擇跳槽,是很容易被理解的事。
但諸葛亮不打算換老闆。有朋友不解,諸葛亮解釋說:“孫將軍算得上是個好領導(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而據我觀察,他能重任我,卻未必能讓我盡情施展才華,所以還是算了(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
這才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領導信任你、重用你,卻未必都能讓你盡情發揮,真正頂尖的人才不在乎掙多少,不在乎官多大,在乎的是自我價值是否最大化。諸葛亮沒投曹操,也沒有早早地跑到劉表那裡謀差事,等了很久才等來劉備,他是不會輕易換主人的。
劉備對周瑜初次見面的印象十分不好,周瑜完全不給面子,態度頗為冷淡。但目前的形勢是離不了人家,實在沒有辦法。根據劉備與周瑜商談的結果,劉備將所屬人馬以及此時已經實際上歸自己指揮的劉琦所部,全部交與周瑜統一排程指揮。
如前所述,這一部分人馬大約有兩萬來人,其中包括關羽南撤時帶出來的水軍。加上這些人馬,孫劉聯軍大約有五萬多人。
根據聯合作戰的慣例,劉備應該把所部人馬的詳細駐防位置、人數、指揮官姓名等如實告訴周瑜,以便統一指揮。但是,據《江表傳》記載,劉備還是留了一手,他私下裡隱藏了兩千人,這是劉備自己的特別預備隊(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系瑜,蓋為進退之計也)。
與周瑜的信心十足相比,劉備心裡實在沒底,就這一點家底了,不能全交給周瑜,以防讓這小子折騰光了,萬一戰敗,真的要跑到南方找老朋友吳巨,路上也得有幾個本錢吧。
【六、赤壁的真相】
軍情緊急,周瑜決定孫劉聯軍即刻沿長江西進迎敵。
現在,長江上就有兩支大軍相向而行了:從上游順江而下的是曹軍的西部兵團,由曹操親自率領;從下游逆流而上的,是孫劉聯軍,由周瑜指揮。
一方誌在必得,一方鬥志昂揚,兩支大軍終於在長江上相遇了。
相遇的這個地方,名叫赤壁。
這個地方的具體位置歷來頗有爭論,歸納起來竟然有二十多種說法,比較集中的有五種,包括蒲圻赤壁、江夏赤壁、漢陽赤壁、漢川赤壁、嘉魚赤壁等,它們不僅有在長江上的,還有在漢水之上的。
一般來說,現在公認的地方是湖北省蒲圻縣,如今該地已改名為赤壁市。如果從曹軍出發地江陵算起,以曹操的目的地夏口(今湖北武漢)為終點,蒲圻赤壁大體位於其四分之三處,曹操率水軍走了四分之三的路,眼看快到夏口,遇到了周瑜率領的孫劉聯軍。
這是一場決定天下形勢的重要戰役,如果曹軍取勝,天下大局可定,一個統一的王朝指日可待;如果曹軍不能取勝,下面的局勢如何發展,則很難預料。
十二年前,剛剛挑起家族事業重任的孫策向張求教,張向孫策提出了著名的“江都對”;前不久,劉備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了更著名的“隆中對”。在這兩份戰略規劃書裡都提到了荊州,其支點就是佔據荊州,然後謀求發展,而眼下即將開戰的這一仗,將決定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