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陰謀後他趕緊跑到宮門外,名義上是迎接大將軍,其實是通風報信。何進到來時,潘隱不停地擠眉弄眼,何進終於會意,立即掉頭就走。
考慮到城裡也不安全,他直接疾馳進西園軍中。
最近一段時間形勢緊急,宮中也傳出靈帝生病的訊息,何苗、袁紹、曹操、袁術等人都不敢大意,都住在各自己掌握的軍營裡,隨時應對突發狀況。
何進到達西園,立即命令袁紹、曹操等人將能調動的人馬集合起來,開進城裡,陳兵於各郡國駐京辦事處(百郡邸)附近,以備不測。袁紹、曹操把自己人都叫來,大家一商量很快就猜出來,是天子已經發生意外,蹇碩等人開始動手了。
多年來,袁紹這些人等的就是這一天。他馬上告訴何進說,宦官弒殺天子要造反,得趕快採取措施將其黨羽一網打盡。
這時局勢已基本被大將軍和何皇后掌握。何進駐進更安全一點的北軍大營,北軍聯合參謀長(北軍中侯)劉表在那裡迎接他,何進聲稱有病,拒絕進宮。
兩天後,皇子劉辯登極,尊母親何皇后為皇太后,由何太后臨朝主政,改年號為光熹。他還擢升袁紹的叔父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同時輔政(參錄尚書事)。
何進沒有對蹇碩等人立即動手,但絕望中的蹇碩感到這更可怕,試圖做最後掙扎。他寫信給趙忠、宋典、郭勝等其他幾個宦官頭領說:“何進兄弟控制朝廷,獨斷專行,而今更與袁紹等奸黨通謀,要誅殺先帝左右的親信,消滅宦官,只因我身兼西園軍司令(上軍校尉),才不敢輕舉妄動。現在情勢危急,我們應該聯合起來,關閉宮門,下詔逮捕何進,予以誅殺。”
到這個時候了還說這樣的話,腦子稍微正常一點的人都不會跟著他去送死的。趙忠等人雖然平常跟蹇碩關係不錯,但經過判斷,他們都選擇站在大將軍一邊,郭勝把蹇碩的信遞呈給何進,有了證據,何進決定動手。
四月二十五日,何進下令黃門令逮捕蹇碩及其同黨,處死。
五月六日,何進派兵包圍驃騎將軍府,逮捕董寵,將他就地免職。董寵隨即自殺。又過了一個月,董太后(此時應稱她為董太皇太后)在憂慮恐懼中死去。
至此,大將軍及何太后已經完全滿意,南陽郡屠戶出身的這一家人,此時才算有了真正的安全感。可惜,他們滿意得太早了。
何太后和何大將軍想的只是如何使權力更加鞏固,維護好有血緣關係的帝位大統,讓宦官更加忠心耿耿,爭取士大夫的認同和支援。但對袁紹等人來說,革命剛剛才拉開序幕,怎麼能就此收手呢?如果僅僅是換了個皇帝、換了一撥外戚,那與前朝又有什麼區別?
袁紹等人提出的目標是誅殺宦官,同時也不希望再出個梁翼一樣的外戚把國家玩弄於一人股掌之上。在追求政治理想的道路上他們實在等待得太久、太苦了,因而已經沒有太多的耐心。就在大將軍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他們接二連三地向大將軍進言,要他一鼓作氣,趁勢誅殺所有宦官,改革朝政。
在這個問題上大將軍猶豫起來,他不能說袁紹等人的主張沒有道理,畢竟宦官的名聲已差到極點。但是,具體到行動上,他的革命熱情顯然小得多。他也向妹妹提出了誅殺宦官的建議,但遭到何太后直截了當的反對,兄弟何苗也不贊成他這樣做,大將軍一時又沒了主意。
如果沒有袁紹等人不依不饒地堅決要除掉宦官,何進此時肯定會選擇收手,說不定還要想點辦法與趙忠、張讓這些宦官修補一下感情,在宮裡徹底鞏固何家的地位。
但袁紹他們態度太堅決了,而且不是袁紹一個人,大將軍信任的人幾乎都跟袁紹一個聲音。如果不拿出實際行動來,何進擔心會寒了他們的心。
大將軍試著與袁紹商量:“能不能只誅殺其中民怨較大的宦官,對其他宦官予以寬赦?”袁紹堅決地說:“不行,要做就要斬草除根,否則後患無窮。”
大將軍為難起來:“我也同意誅殺全部宦官,可皇太后不答應,這如何是好?”
袁紹看出來皇太后只是大將軍的藉口,要想讓何進沒有退路,不用點狠招不行。他給何進出了個主意,招外兵入京以脅迫太后同意誅殺宦官。
事實證明,對何大將軍而言,這是個很餿的主意,這個主意最終要了他和他整個家族的命。但在袁紹等人面前,何進明顯智商不足,他沒有看出袁紹的私心,批准了這個行動計劃。
袁紹的私心是,把局勢弄得再混亂一些,於亂中尋找機會。他的具體計劃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