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使此河名揚天下。唐代駱賓王有一首詩《於易水送人》:“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公孫瓚此時被封為易侯,其封地易縣位於易水之上。公孫瓚趁袁紹騰不出手來進攻自己的空檔,以易縣為中心,沿著易水大修軍事工事。
公孫瓚在易水的北岸挖了十多重戰壕,每隔一段又堆起五六丈高的土山,在土山上修起樓觀,據《英雄記》所載,這種樓觀數以千計,公孫瓚手下的將領分別居於這些樓觀之內。
這其實就是由密網交織的交通壕所聯結的碉堡群,這種碉堡被稱為“京”。“京”是甲骨文裡的象形字,即築起的高丘,上面有聳起的尖端。
這上千個碉堡築起了堅固的易水防線,其核心地帶是公孫瓚親自居住的易京,其下的土山高達十餘丈,足有六七層樓高,在上面修有樓觀,下面用鐵門封死。公孫瓚居於樓上,樓裡只有婢女和女官,有需要公孫瓚批閱的公文,都透過繩子吊上來,等批示完再用繩子吊下去。
公孫瓚在堡壘裡囤積了三百萬斛糧食,他告訴手下:“從前以為天下事可以揮手而定,現在看來不是那麼回事。兵法上說‘百樓不攻’,現在我有上千座樓觀(樓櫓千重),等到這些糧食吃完,也就能把天下事弄明白了(足知天下之事矣)。”
公孫瓚引用的“百樓不攻”不知道出自哪部兵書,也許是公孫瓚個人的軍事思想。漢代一斛合如今約一百三十五斤左右,三百萬斛約合四億斤、二十萬噸,載重八噸的卡車要拉二萬五千車。這麼多的糧食不可能都囤積在公孫瓚住的易京一座碉堡裡,可能是易水岸邊上千座碉堡囤糧的總和。公孫瓚發明的易水防線與對傳統的城池型防禦工事完全不同,它更注重立體作戰和協同作戰,一改拒敵於城外的戰法,把敵人放進來再打,憑藉堅固的工事和充足的糧食,待敵軍進入碉堡網後四處出擊,將其擊敗。
袁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付出了巨大犧牲之後,終於將東武陽的臧洪解決了。等他緩過勁來重新審視北線戰場時,吃驚地發現橫亙在他眼前的是一道數百里長,從未見過、卻牢不可破的超級防線。
袁紹試圖展開進攻,卻遭到了慘重打擊,進攻的部隊好不容易攻到堡壘下面,結果都被佔據有利地形的敵軍以弓箭、亂石等武器打得抬不起頭來。
袁紹想突破這道防線,連攻了數年之久,仍然一籌莫展,不得要領。易水防線,成了袁紹的夢魘。
公孫瓚此後也不再出擊,只待在他的超級堡壘裡,在一大群婢女和女官陪伴下,過著他的逍遙日子。直到四五年後,袁紹充分解決了各種外圍的敵人,力量發展到足夠大,才集結優勢兵力於易京之下,費盡心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才將其攻破。
這道防線遲滯了袁紹統一北方的步伐,牽制了袁紹的行動,給曹操發展壯大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
從這個意義上說,臧洪和公孫瓚都是袁紹的剋星,也是曹操的福星,沒有他們,曹操超越袁紹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四、孫策:成長最快的明星】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初平三年(192年),一代名將孫堅在荊州襄陽城外的峴山死於敵人的一次襲擊,享年三十七歲。此時,孫堅的長子孫策年僅十六歲,次子孫權九歲,正跟他們的弟弟孫翊、孫匡、孫朗以及母親吳氏在廬江郡的舒縣。
孫堅死時,他手下應該有數萬人之多,這些是孫堅一手拉起來的隊伍,其中不乏韓當、程普、黃蓋、朱治這些日後的名將。但是,由於孫堅死得突然,沒有一點徵兆,也沒有留下任何政治遺言,他的這些子弟兵,後來都被袁術吞併了。
袁術把這些隊伍的編制打亂,另行組編。孫堅死後孫氏在部隊裡的唯一代言人是孫堅的侄子孫賁,開始他接替孫堅成為豫州刺史,不久,袁術另表他為丹陽郡都尉,把他派到南方打游擊去了。孫堅拉起來的隊伍,徹底讓袁術給黑了。
當初把孫策母子留在舒縣,一半是孫堅的決定,另一半是因為舒縣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跟孫策關係特別要好。這個人,就是周瑜。
周瑜字公瑾,舒縣本地人。周家在舒縣可謂第一大戶,他祖父的兄弟周景當過太尉,周景的兒子周忠此時正在長安的朝廷任職,先擔任太尉,後改任衛尉。周瑜的父親周異當過洛陽令。周景在士人中名望很高,曾經提拔過李膺、陳蕃、杜密、荀緄、朱寓等著名黨人。
周瑜長得相貌英俊,跟孫策同歲,關係十分要好。孫家到了舒縣後,周瑜把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