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佈局。
獻帝東歸期間,朝廷三公九卿等高階文官隨駕同行,有好幾個人死於戰亂,目前已有不少缺員需要補充。另外,獻帝劉協還封了不少將軍,根據新形勢的需要,也必須進行調整。
朝廷先後正式任命的高階將領包括:大將軍韓暹、驃騎將軍張濟、車騎將軍郭汜,這幾位可看做“上將”一級;徵北將軍李樂、徵西將軍胡才(此前曾經是馬騰,估計馬騰參與叛亂後下詔給撤了)、前將軍公孫瓚、後將軍楊定、右將軍袁紹、衛將軍董承,這幾位可看做“中將”一級;還有鎮東將軍曹操、鎮西將軍韓遂(有可能跟馬騰一起被撤了)、平東將軍呂布、安南將軍劉表、安東將軍張楊、寧輯將軍段煨、輔國將軍伏完等,可以看做是“少將”一級。
袁紹雖然自稱車騎將軍,但朝廷從來沒有承認過,他現在正式的軍銜是右將軍,大約是在本年初郭圖出使河東郡時由獻帝正式任命的。
韓暹、張濟、郭汜、馬騰、韓遂、李樂、胡才、楊定、張楊、段煨這些人,多出自涼州軍和白波軍,彼一時、此一時,他們現在大多數人已經成為朝廷的敵人,對他們的任命理應撤銷。
袁紹、呂布、劉表、公孫瓚等人屬於地方實力派,雖然不在朝廷控制之中,但有個頭銜在,名義上他們都歸許縣朝廷領導,保留著當然好。董承和伏完二位,都是獻帝的老丈人,有沒有擔任軍職倒也無所謂。
獻帝按照曹操的意思重新明確了帝國高階將領任命名單,該撤的撤,該留的留。韓暹空出來的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大將軍)一職,獻帝下詔授予了曹操。
這個任命可能有點問題,因為大將軍的地位很高,已經超過了三公,這樣一來袁紹很不服氣,為了這個任命,差點要跟曹操翻臉。
在獻帝東歸的過程中,好多部長級高官死在路上,曹操藉著補充缺員,對朝廷的文官體系也進行了大幅度調整。
現在的三公是太尉楊彪、司徒淳于嘉、司空張喜,他們倒是全都逃了出來,但對這幾個位置曹操還想另作安排,在他的要求下,獻帝下詔將這三個人同時免職。
曹操把太尉一職送給了袁紹。畢竟,袁紹曾經是關東聯軍的總指揮,也是自己名義上的領導,現在曹操擔任了大將軍,為了安撫袁紹,就把太尉一職讓給了他。司徒一職,曹操給了名士趙溫。司空則暫時空缺。
近一年來,死在東歸路上的部長級高官包括:文教部部長(太常卿)王絳,宮廷事務部部長(光祿勳卿)鄧淵,皇城衛戍司令(衛尉)士孫端,司法部部長(廷尉)宣,經濟部部長(大司農卿)張義、朱儁,皇家事務部部長(少府卿)田芬。
在曹操的主持下,朝廷先後徵召名士趙歧、張儉、桓典、徐、陳紀等人補充進來,加上還在位的韓融、榮、楊奇等人,基本上保證了朝廷的日常運轉。
趙歧本年應該快九十歲了,他就是曾經出使過關東的老臣,當年是他與袁紹、曹操相約迎獻帝回洛陽。張儉是個老黨人,本年也已經八十三歲了。陳紀出於穎川郡著名的陳氏家族,本年七十一歲,在許縣一帶很有影響力。
這些人不大可能再做什麼實質性的工作了,比如像張儉,一到許縣來就關起自家的門不出,把公家配的專車掛起來(闔門懸車),根本不問任何事。這倒也符合曹操的意思,把這些老同志們抬出來,本來就只是個招牌,目的是擴大新朝廷的影響力。
對於朝廷日常辦事機構尚書檯曹操卻比較重視,這可不是一個虛設部門,內外溝通、隨時掌握宮內動態都全靠它了,對於由誰來掌管這個要害部門,曹操心裡早有了合適的人選。
曹操屬意的這個人就是荀。他曾經在天子身邊擔任守宮令,熟悉宮內事務,性格沉穩,考慮問題周全,出身大族,容易與天子及各位老臣們溝通,最重要的是,他對曹操忠心耿耿,是可以信得過的人。
獻帝下詔任命荀為尚書令,負責處理朝廷日常事務。曹操出征在外的時候,荀實際上成了後方的大管家。荀也不負期望,把各項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為曹操分了不少憂。
曹操還把鍾繇給荀派過去當助手,任尚書檯的副長官(尚書僕射),但鍾繇擔任這個職務時間並不長,曹操後來派他管理關中事務去了。曹操還任命大鬍子將軍程昱為尚書,協助荀工作,任命雖然下達,但兗州那邊仍然離不開程昱,曹操讓程昱以東中郎將、濟陰郡太守的身份主持兗州的各項事務。
曹洪、曹仁以及夏侯夏侯淵等人負責掌握部隊,沒有進入到朝廷任職,隨著“曹統區”範圍的擴大,曹操還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