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操還軍敖倉,任命董昭為冀州牧,任命魏種為河內郡太守。“曹統區”目前已經發展到兗州刺史部、司隸校尉部的大部以及豫州刺史部、徐州刺史部、青州刺史部的一部分,論勢力範圍已經不輸於老朋友袁紹了。
第四章 英雄的絕響
〔呂布死了,公孫瓚死了,袁術死了,孫策也死了。在短短一兩年時間裡,曾經叱吒風雲的豪傑們紛紛謝幕,彷彿故意給留在舞臺上的人們以更好的表演機會。曹操面前的對手越來越少,但也越來越強。〕
【一、易京倒了】
在曹操大打出手一舉滅掉呂布的同時,袁紹也沒有閒著,他也一舉滅掉了另一個大軍閥:公孫瓚。
只不過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更沉重。
早在興平二年(195年),袁紹歷時一年之久終於攻破了東武陽城,殺了臧洪。之後,袁紹的主力被吸引至公孫瓚精心構築的易京防線一帶,在這條超級防線面前,袁紹一籌莫展,打不下來,但也不敢放著不打。
易京防線是一條東西綿延數百里的立體防禦網,巧妙地利用河流,以人工壕、人造土丘為依託,在強大的後援保障系統支援下,透過交叉配合,足以將任何來犯之敵消滅於城下。
袁紹試著攻了幾回,收效甚微。袁紹無奈,只得放棄速勝論,改打持久戰。袁紹採取迂迴之策,從公孫瓚的背後和外圍下手,一點點蠶食對方的勢力,最終把公孫瓚壓縮到易水河邊。
為此,袁紹拉來了兩股勢力為自己助陣,一股是忠於劉虞的鮮于輔、閻柔等人,另一股是烏桓首領蹋頓。在他們的幫助下,袁紹才慢慢找到了感覺,在與公孫瓚的較量中逐漸佔據上風。
劉虞死後,他的舊部鮮于輔、齊周、鮮于銀等人繼續堅持反抗公孫瓚的敵後鬥爭。鮮于輔聽說廣陽郡人閻柔很有名氣,就共同推舉閻柔為烏桓司馬,領導幽州西北部一帶反抗公孫瓚的各路勢力。
閻柔是個漢人,小的時候被烏桓、鮮卑人俘虜,在少數民族中長大,熟悉這些民族的語言和風俗,得到部族首領的信任。擔任烏桓司馬後,他率領反公孫瓚的武裝,活躍於代郡、廣陽郡、上谷郡、右北平郡等地,攻殺公孫瓚任命的官員。
閻柔、鮮于輔還聯合劉虞的兒子劉和,利用劉虞的召號力不斷打擊公孫瓚。袁紹派人找到閻柔、鮮于輔,策應他們的鬥爭,並派麴義支援他們,雙方聯合作戰,曾取得潞河之戰的勝利,斬殺了公孫瓚的部將鄒丹以下四千餘人。
袁紹的另一支援軍是烏桓人。
烏桓在有的書上也寫做烏丸,跟鮮卑族同是東胡部落的一支。公元前三世紀,匈奴崛起,攻破東胡,烏桓這一支遷到烏桓山,即今天的西拉木倫河兩岸及歸喇裡河西南地區,該族遂以山名為號。
西漢與匈奴開戰後,烏桓族站在漢朝廷一邊,後來南遷到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等塞外之地,生活在今遼河下游、山西和河北的北部以及內蒙古河套一帶。東漢末年,烏桓有三個主要首領,分別是丘力居、難樓、蘇僕延。丘力居死後,他的兒子樓班年齡太小,由侄子蹋頓繼位,這是烏桓歷史上最有名的首領之一,他開啟了烏桓族的新時代。
在蹋頓之前,烏桓族沒有形成統一的聯盟,三個主要首領都稱王,各自為戰。蹋頓有勇有謀(有武略),很快統一了各部,成為北部邊境一股重要的勢力。
在袁紹與公孫瓚交戰中,蹋頓經過觀察,發現袁紹更有前途,於是主動聯絡,請求和親,幫助袁紹進攻公孫瓚。《英雄記》稱,袁紹矯詔拜蹋頓等烏桓首領為單于,讓他們從北面進攻公孫瓚。
袁紹得到北部少數民族部族首領的支援,又有閻柔等漢人武裝作呼應,對公孫瓚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
公孫瓚的傳統盟友,一個是袁術,遠隔千山萬水不說,而且已經自身難保,根本指望不上;一個是陶謙,已經身死眾散;還有一個是自己的老同學劉備,但此時被呂布欺負得自顧不暇。在袁紹凌厲的攻勢面前,公孫瓚只有龜縮到易水河畔那些高大的堡壘裡不出來。
唯一可能被公孫瓚引為外援的,是黑山軍首領張燕。公孫瓚派人策動張燕,倒沒費什麼勁,張燕表示同意站在自己一邊。
在袁紹的左翼綿亙著大片的山陵和高原,這就是幷州。黃巾軍的餘部黑山軍活躍在這些山谷之間,袁紹為了統一河北進而統一併州,與他們發生了軍事衝突,由於地形的關係,袁紹打他們並不是很順手,拖拖拉拉,一直處於你來我走、你走我擾的狀態。
黑山軍視袁紹為敵人,於是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