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來孫策離開了袁術到江東獨立發展,使袁術集團的力量大減,袁術手下再也沒有特別能打的大將,說是佔領了揚州,其實只是揚州六郡裡的兩個郡而已。
但袁術此人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向自我感覺良好。聽說獻帝遇難,他迫不急待地召集會議,跟手下人說:“如今劉氏微弱,天下亂亂糟糟,缺乏統一領導。我們袁家連續四代人當過三公,是天下名望所歸,我想順應民意,大家看看這怎麼樣(欲應天順民,於諸君意如何)?”
大家一聽都愣了,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順應民意”不就是想冒天下之大不韙自己當皇帝嗎?袁術手下的人都不吱聲。在這種情況下,不吱聲就是表示堅決反對。
袁術的辦公室主任(主簿)閻象忍不住勸道:“當初周朝從后稷以至於周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已經佔有其二,仍然服從商王殷紂的領導。明公您雖然出身世家,但還沒有達到周王那樣的強盛。而且,現在漢室雖然微弱,還沒有像殷紂王那樣殘暴啊!”
閻象的意思很明白:您老人家比周文王差得遠,獻帝比殷紂王強得多,當初周文王都甘願服從殷紂王的領導,您有什麼資本自己當皇帝呢?
袁術聽了心裡極不高興,半天不說話(嘿然不悅),沒有人支援他,這件事也就暫時放下了。
袁術想當皇帝的癮一旦被勾起來,不達目的他吃不香、睡不踏實。他整天都在想著要當皇帝的事。後來證實,獻帝遇難於曹陽純屬誤傳,但即便如此,袁術仍然沒有死心。
當時社會上流行著許多神秘預言,基本上都是一些不知所云的東西或者是別有用心之人編出來的無稽之談,但有很多人相信,有人還深信不疑,袁術就是其中的一位。在這些神秘預言裡,有一句話很知名,叫“代漢者當塗高”。
這一句話的前四個字好理解,就是接續漢朝國祚的人,滅亡漢朝的人。後兩個字卻十分費解,“塗高”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楚。
但袁術認為這很好理解,這個“塗高”就是指他自己。袁術字公路,“術”是城邑內的道路,“公路”指的也是路,而“塗”被他理解為“途”,也是路的意思。這種理解很牽強,但袁術認為一定是這樣的。
根據“五行終始論”,漢朝屬於火德,取代漢朝的一定屬於土德,袁姓就屬於土德,是有資格取代劉漢統治的姓氏。這一條又成為上一條的佐證。而且,這時候河內郡人張炯又幫袁術弄出來一個符命,以兆袁術的天子之應,袁術更覺得皇帝非他莫屬了。
張炯的這個符命,史書均有提及,但都不知道具體何物,估計跟河裡挖出個寫字的石頭、魚肚子裡發現一條寫字的綢子這些事差不多。
有了這些理論基礎,袁術覺得自己再不出來當皇帝都有點對不起上天的眷顧了。他聽說孫堅當年在洛陽宮裡得到了傳國玉璽,就把孫策的妻子軟禁起來,逼她交出玉璽。孫策這時已經到江東開闢根據地去了,無奈之下,孫夫人只好把玉璽給了袁術。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術不顧眾人的反對,在壽春正式稱帝,但他這個皇帝很奇怪,既沒有宣佈國號,也沒有下詔改元,他也不自稱天子,而稱“仲家”。
後世有人認為,“仲家”就是袁術新王朝的國號或年號,也有把袁術稱為“仲家皇帝”的,但這些都是推測,“仲家”並不像個國號,更沒有“仲家”作為年號的記載。
兩年後,袁術走投無路之際,曾對自己稱帝的行為進行過辯解,說他當時看到天下大亂,已經到了周朝末年七國分勢的局面,自己出於一片責任心,出來替漢室管管事,自稱“仲家”,仲是第二的意思,在他心裡還是把劉氏當老大,並沒有真的想當皇帝。
一般認為這是袁術給自己的辯解,但對照實際情況看一下,也許並不完全是虛言,袁術想當皇帝是確定無疑的,但他也知道自己實力有限,於是留了條後路,從而弄出個不倫不類的東西來。
但是,除了國號、年號這些以外,其它一切方面袁術都按照真皇帝的樣子做了。他改九江太守為淮南尹,類似於西漢的京兆尹和東漢的河南尹,壽春自然成了“京師”,他在這裡任命公卿,建皇宮,設祠廟、明堂。
他在壽春大封百官,但大家似乎都不太給面子,來應聘的人並沒有想象中積極踴躍。袁術有點犯愁,心想無論如何得找幾位天下名士來撐撐門面,不能三公九卿盡是阿貓阿狗之輩。他想到了兩個人,一個是陳,一個是金尚。袁術想請他們來當自己的“三公”。
陳就是陳登的父親,他本人也是高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