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就是言行不一的一大證據;即在一般人看來,這至少也是道德上的疵瑕。這些地方也使萬曆喪失對元輔老師的一番尊敬,因為事實具在,不像“謀逆篡位”一套罪狀,雖然嚴重,卻令人難於置信。
張居正的最後幾年裡,對他的批評者非常敏感,而對有名的文士尤甚。這些名士生平只知用華美的文章大言欺人,決不會對他崇實的作風起好感;因之他也就視此種人為寇仇。如果申時行有機會對他前任和後臺老闆發牢騷,他一定會指出張居正對待這般人的態度未免過分,而且由此而牽累了自己。因為在這些人眼中,他總是張居正的私人。平心而論,張居正對待一般文人,確乎過於偏激而有失寬厚。這些撰寫文章的專家根據“學而優則仕”的原則,認為他們的詩詞歌賦是贏得厚祿高官的資本。張居正縱使因為他們沒有濟世之才而加以拔斥,也不妨採用比較溫和的方法敬而遠之,不去觸怒他們。例如王世貞,是本朝數一數二的散文大家,又和張居正同年得中進士,按理說應該情誼深厚,然而情形卻不是這樣。王世貞一心想做尚書,多次主動向張居正表示親近,替他的父母作壽序,又贈送了許多禮物,包括一件極為名貴的古人法書。但是張居正卻無動於衷,反而寫信給王世貞,說什麼“才人見忌,自古已然。吳幹越鉤,輕用必折;匣而藏之,其精乃全”。前兩句恭維,其後則把王比作脆弱而不堪使用的武器看待,只能擺在盒子裡讓人讚賞他雕鑄之美,卻不能用以斬將奪旗。王世貞當然不曾忘記這段羞辱,他日後為他的同年作《張公居正傳》時,也就以牙還牙,行間字裡,酸辣兼備;其中提及申時行,也多輕蔑之語。
還有一個文壇健將汪道昆,湊巧也是張居正的同年,他官至兵部侍郎,有一筆由他經手的邊防公款,經監察官查核認為賬目中有不實之處;而汪提供的報銷,卻用華麗動人的散文寫成。張居正對此事極感不滿,他鐵面無私地在一封信上指出“芝蘭當路,不得不鋤”。汪待郎雖有芝蘭之美,然而卻開放在眾人行經的道路上,管理公路的員工張居正也不得不把這名花異卉一鋤斫去。這封信剛剛寫完,汪道昆就被迫退休。
張居正開罪於文人有如上述二例。這也表現他雖為首輔,卻沒有認清文官集團還有另一種雙重性格。在他執政的時代,在名義上說,文官還是人民的公僕,實際上則已包羅了本朝的出色人物,成為權力的源泉,也是這一大帝國的實際主人。張居正按照過去的眼光仍然把文官集團當作行政工具,對其中最孚眾望的人物不加尊敬,就使自己陷於孤立的地位。直到危機四伏之際,他才發現了這一點,並且引用佛家經義,作為自己精神上的解脫,說是:“如入火聚,得清涼門。”既能在狂燎烈焰之中有冰凝水靜的感覺,則他雖尚在人間身居首輔,卻已經把自己當作烈士看待了。
申時行沒有做烈士的決心。他坐在前任的書案之後,認為張居正當年如能避免各種錯誤,他就沒有自我犧牲的必要。申時行記得清楚:在萬曆初年大家對張居正還心存欽慕,他們沒有責成這個首輔捨棄舊章,創造一個新的行政系統。他們心目中的大政治家,應當以個人的聲望來調和各種極端。在一般情形之下,他需要用明確而堅定的態度處理公務;但這標準只能維持到一定的限度。事態的發展逾於限度之外,則就要用恕道來原諒各人的過失。首輔的最大貢獻,則在於使各種人才都能在政府中發揮長處。大才小才,庸才劣才,全部如是。對他們起感化和領導的作用,即為申時行所稱的“誠意”。
除非把全部文官罷免,而代之以不同的組織和不同的原則,身為首輔的人只能和文官合作,按照他們的共同意志辦事。申時行沒有忽略文官的雙重性格:即雖稱公僕,實系主人;有陽剛有陰。他必須恰如其分地處理此中矛盾。時勢要求申時行充當和事佬,他就擔任這樣角色,至於別人的評論如“首尾兩端”之類,就只能付諸一笑。
申時行下決心當和事佬,固有以上的理論及經驗作背景,但也與個人利害有關。
他在初任首輔的兩年內,曾一再感到風雨飄搖。當日凡被目為張居正的私人,都要費一番心力,為自己洗刷。申時行固然有忠厚長者的聲名,但是他與張的密切關係,也早為人所共知。縱是他是當今皇上老師,亦於事無補。這時候萬曆皇帝年已19歲左右,嘴唇上和頷下已長出了稀疏的短鬚,儼然一個成年人了。他聲稱過去被人愚弄,今後當徹底地獨立自主。皇上要振作,當然是好事;然則他的動機卻出於疑忌。這又增加了左右大臣職務上的危險性。申時行也很清楚地看到,在他前任8個首輔中,只有李春芳和張四維可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