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石碚又寫了一封信暗中派人送給陳桓公,列舉了州籲殺君篡位和石厚助紂為虐的罪行,說自己年事已高,力不從心,請桓公趁機除掉他們。陳桓公見信心領神會,等州籲、石厚上門時,就把他們抓起來,捎信給衛國,讓衛國派人處決了州籲、石厚。
漢時晁錯天性惡狠,性剛而堅,曾主張以法治天下,他在漢景帝時任御史大夫,強調法令治國。由於劉邦當時分封的屬國權勢太大,不利於中央集權,晁錯建議修改法令三十章以減屬國的權勢地域,諸屬國皆嗶然。
晁錯的父親知道後,從穎川到長安來勸戒他說:“皇上剛剛即位,你卻侵逼諸侯各王,拆散人家骨肉,搞得諸侯怨聲載道。你究竟想幹什麼呢?”晁錯說:“不這樣,皇上的龍椅就坐不安穩。”你父親嘆一口氣說:“皇上一家是平安了,但我們晁家卻會有滅族之災!”就喝藥自殺了。臨死時痛心地說:“我不忍看到災難降臨到全族人身上。”但晁錯不聽,好友也奉勸,仍不聽。
後來,吳楚七國打著誅滅晁錯的旗號造反,說要清理皇上身邊的奸臣。
大臣袁盎本與晁錯有舊怨,借為漢景帝策劃消滅叛亂之事,袁盎請求漢景帝屏退左右,連晁錯也在內,晁錯恨恨而去。袁盎說,七國本是漢高祖子弟的分地,現在因為晁錯無故侵凌才叛亂。目前只要殺掉晁錯,把封地還給吳楚七國,天下自然就安定了。漢景帝沉默了很久,說一聲“我不能因愛惜一個人而得罪天下”,下令斬殺晁錯,族人全部廢為普通人。
事實上,古今中外成功的借敵戰例數不勝數。戰國時期,鄭桓公準備攻打鄶國,先派人探查鄶國的英雄豪傑、忠臣良將和智謀高超、驍勇善戰的人,列出名單。申明一旦打下鄶國,將把鄶國的良田分送給他們,並分封官爵。然後,鄭桓公又在鄶國城外設立祭壇,把寫下的名單埋在土裡,以雞豬血祭之,對天盟誓,永不負約。鄶國國君得知,以為自己國內有人要叛國,一怒之下,把鄭桓公所列名單上的人全都殺掉了。鄭桓公乘機興兵攻打鄶國,不費吹灰之力奪取了鄶國。
假手於人,不僅可以藉助友鄰之手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可以借敵之力,以敵制敵。揭暄在《兵經百篇借》中對借敵之術作了較全面的闡述。他說:“艱於力則借敵之力,難於誅則借敵之刃,乏於財則借敵之財,缺於物則借敵之物,鮮軍將則借敵之軍將,不可智謀則借敵智謀。何以言之?吾欲為者誘敵役,則敵力借矣;吾欲斃者詭敵殲,則敵刃借矣;撫其所有,則為借敵財劫其儲;令彼自鬥,則為借敵之軍將;翻彼著為我著,因彼計成吾計,則為借敵之智謀。”大意是:自己的力量不夠,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力量;直接殺敵人有困難,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刀斧;缺乏金錢,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金錢;缺乏物資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物資;自己缺乏兵將,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兵將;自己智謀行不通的時候,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智謀。在這裡,揭暄對借敵之術見解頗深。這是他對前人的“借術”和作戰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一石三鳥強者之計
在武術格鬥中,借力打力是最高的境界;在官場中,借力打力則是最高的權謀。明代時朱元璋佔領了太平,元軍大批人馬趕來圍攻。而另一處方山寨的所謂“義軍”幾萬人,在其元帥陳某的率領下趁火打劫,也來進攻太平。
結果,朱元璋派徐達出城,潛到方山寨“義軍”的背後,前後夾擊,方山寨“義軍”大敗,陳某被擒。朱元璋收降了他,哪知他是假投降,但是朱元璋也有戒心。
朱元璋把陳某原來手下的兵馬給了張天澈,張天澈領著這些軍兵打集慶,卻吃了敗仗。原來,陳某曾暗中寫信給舊部下,說自己是假投降,要他們打戰不要出力,等自己脫身之後,再回過頭來對付朱元璋。
有人將這事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沒有暴跳如雷,而是冷靜地導演了一場一石三鳥的好戲。
他將陳某找來,對他說,人各有志,如果你不願意為我服務,那就隨你的便,我朱元璋不會為難你。陳某立刻反應過來,說自己絕無二心。
朱元璋順手推舟,就讓他領著自己的舊部人馬去攻打集慶。陳某自然十分歡喜。陳某到了距集慶不遠的板橋後安營紮寨,派人去集慶城,與守將勾結在一起,根本不攻打集慶。
到了九月,在朱元璋安排下,張天澈和郭天敘帶著自己人馬趕到集慶,和陳某的兵馬一起進攻集慶。張天澈和郭天敘攻打的是東門,陳某攻打的是南門,當然是假攻。
於是,集慶守將將兵力集中在東門,抵抗張天澈、郭天敘兩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