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3/4頁)
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日本社會學家伊藤瑞子在手機使用者中注意的現象:在不同城市工作的情侶常常會整夜互發簡訊,彙報自己的點滴動態:“我在喝紅酒”、“正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他們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打幾個小時的手機既不舒服也不經濟,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也發現這種來來回回的短訊息比通電話更能讓人感覺親密無間。在某種程度上,SNS社交網路已經大大降低了我們使用簡訊和IM的頻率。
有時,加入SNS社交網路圈子就像是加入一個酒會,你零距離感受著與你相似的人,與你不同的人,同行或者非同行,善於表達的人或者不善於表達的人,在快速的對話中,一個微小的情緒,你都能比透過其他方式對他了解得更多、更直觀。此前IM、E�mail都是一對一的關係,BBS是以話題為中心,部落格是以個人為中心,而SNS以人的關係為中心,它把網路發展前期所出現的E�mail、BBS、部落格、論壇、即時通訊等社交工具的功能整合在了一起。
這種整合爆發出了超乎想象的力量,從改變生活進而改變世界。比如,在Twitter上的短短140個字元的資訊,究竟能有多大能量?前不久,伊朗因總統選舉被指舞弊而引發大規模的民眾示威,當局採取強硬手段進行*,阻止境內外的資訊流通,Twitter於是成為了民眾向外釋出資訊的工具:一方面讓外界及時知道這場流血衝突,另一方面尋求獲得國際支援。人們猛然發現,140個字元其實已足以撼動整個世界。
美國流行歌曲天王邁克爾?傑克遜前不久離開了我們,他去世的訊息首先透過一家名人網站爆出,然後透過Facebook、Twitter等SNS社交網路迅速地“一傳十、十傳百”。按照知名部落格SEOMoz的觀察記錄,在清晨5∶30,擁有200萬跟隨者的“CNNBrk”在Twitter上公佈邁克爾?傑克遜被送到醫院,一分鐘之後他Twitter上的好友幾乎全部都知道了!清晨6∶34,傑克遜去世的訊息在Twitter上已經討論到發熱,平均每分鐘被提及2 000次,相當於在當時發出的所有訊息中,有20%是與傑克遜相關的。傑克遜在Facebook上的主頁已經吸引了650萬歌迷前來訪問,成為Facebook上最熱門的“粉絲主頁”。美國加州聖克拉拉大學一直關注SNS社交網路的哲學教授夏農?瓦勒表示:“人們第一個去閱讀的是SNS社交網站,而不是傳統媒體。許多人將傳統媒體作為獲悉訊息之後獲得更多詳細內容的一個渠道。”
在前SNS時代,“網路使人們更容易獲得的是自己喜歡的資訊,而拒絕接受自己不喜歡的資訊,事實上人們得到的是窄化的資訊。”(《網路共和國》),這就造成了日本社會學者三浦展在《下流社會》中所擔憂的那樣,對網際網路的依賴,“在‘縮小的世界’裡不經意間築起‘傻瓜的圍牆’”。“網路也使得人們減少了與他人見面的次數,還縮小了人們活動的範圍,從而將真實的世界縮小了。換句話說,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世界原本就已經很狹小,如今則面臨著將變得更小的‘危險’”。
而現在的情況則是,SNS社交網路讓這種擔憂看上去好像是多餘的,透過社交來獲取資訊,不僅強化了我們與真實世界的關係,而且使我們很容易就跨出了自己的圈子獲得多樣化的資訊。人們透過SNS社交網路進行的資訊傳播漸漸承擔起一個媒體的角色,這種基於使用者關係形成的資訊流已經需要我們將自己的大腦調整到一個新的節奏,來接受已經發生的一切。這也是為什麼Facebook、YouTube、MySpace、Twitter這些SNS網站也被稱作為“社會化媒體”的原因。
新一屆的美國國務院便全面擁抱這種嶄新的社會化媒體,視其為“外交箭袋中的一支新箭”,不僅將前總統小布什執政時期的國務院網站升級改版,而且也像奧巴馬競選時所做的那樣充分利用Facebook、YouTube、MySpace、Twitter、Flickr等SNS網站宣傳美國外交政策,重塑白宮形象。美國陸、海、空軍也將Facebook、MySpace、Twitter等SNS社交網路當作他們的“網路徵兵站”,為此他們還專門建立了“線上社會媒體部”,對於他們而言,這是一個傳遞資訊、招募新兵的新渠道。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4節 SNS達人的小眾生活圈(1)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