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頁)
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有關,他們構成了他完整的生活。”如果將MSN換成Facebook,這種說法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妥,可是這並不完全是一回事。
第3節 SNS式美麗新世界(2)
你敢說你每天都與自己MSN上的百餘個熟人、朋友保持著非常密切的聯絡嗎?不錯,你當然能跟他們聯絡,而且不用面對面,但就是開啟一個個的MSN對話視窗,向每人問個好,抑或是告訴他們你更新了一篇部落格,也都是浩大的工程。除非你有件天大的喜事,有告訴每一個人的衝動,你願意不辭勞苦,不嫌麻煩,但這樣總不能一而再,再而三。
最早的時候,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對此也很困惑。你的好友每天都會在個人主頁頻繁更新,比如寫了一篇日記,上傳了一些旅途中的照片等。但是,除非你每天把所有好友的主頁都訪問一遍,否則你可能要過幾天乃至幾周才會發現這些新聞,甚至可能完全與之失之交臂,你根本沒有時間每天不停地關注每一個人。
但是扎克伯格後來想到了一個妙招,就是這個妙招,不僅讓Facebook更上一層樓,也讓SNS從此脫胎換骨,全世界都在學。扎克伯格的這個妙招就是設計並開發了一種能主動把使用者主頁上的變動向所有好友廣播的內建功能——“News Feed”。於是Facebook的使用者們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上,就能輕而易舉地知道朋友的一舉一動了,全天不停更新,一網打盡所有八卦,即時地與朋友分享相片、音樂和電影,分享自己的心情和快樂。
用扎克伯格自己的話來說,這一切就像是“一股由生活中發生的點滴事件匯聚而成的涓涓細流”。在這以後,Facebook便開啟了突飛猛進的神話,直至今天成長為全球最大的SNS社交網路。2008年,《紐約時報》在採訪扎克伯格時問起此事,他認為這是Facebook成功的核心所在。
然而,這樣一來,每天那麼多好友的那麼多更新,使我們處在不間斷的資訊流中。我們來算一筆簡單的賬,假如你有200個好友(這並不算多),他們每人每天更新5條資訊,你就需要關注1 000條資訊。如果之前因為無法及時關注所有好友的資訊而煩惱,那麼現在可能會因為資訊太多無法一一關注而煩惱了。可微妙的是,很多人覺得十分有趣,甚至是樂在其中,流連忘返。難道他們真能關注得過來?
以Twitter為例,儘管你的好友們每天可能在上面更新數千條資訊,但是你完全可以一目十行,它們並不是真正指向你一個人,它們是可以快速瀏覽的,就像瀏覽報紙一樣,你不必逐字地細讀,你會忽略一部分。QiQi每天都關注Twitter上的數百個好友,但是花不了多少時間。社會科學家給這種不間斷的網路聯絡取了一個名字,稱之為“環境知覺”(ambient awareness),就好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與某個人距離很近,可以用眼角餘光觀察他的種種小動作,比如肢體語言、嘆氣、無意中的嘀咕等,並藉此瞭解這個人的情緒,而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注意力。
�
中國網友對Twitter使用者的稱呼。
在Twitter上每天都要過濾掉很多雞毛蒜皮的瑣事,有人會說昨天晚上做了個奇怪的夢,早餐吃什麼,有人抱怨今天辦公室的空調壞了,有人把自己家裡寵物的那點事兒說個沒完,有趣新聞連結、音樂推薦,等等。有人則拼命轉好友們發的資訊,你可能又會嫌棄這些“雜七雜八”的資訊過於瑣碎或太平淡無奇……可是,當你關注上一天,這些資訊開始有點兒像篇短文了;關注一個月,它們就變成了一部小說。不要小瞧一位整天說自己做的各色菜餚的“推客”�,當你把她在Twitter上發的訊息連在一起看時,會發現這就是一本相當不錯的私房菜譜。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3節 SNS式美麗新世界(3)
QiQi透過Twitter漸漸發現了許多朋友生活當中不為人知的一面。她的一個看上去很“悶”的同事——按QiQi的話說就是“反正就是看不出是Party動物,平時幾乎不怎麼聯絡”——居然也常去酒吧玩Party,於是在Twitter上她自然而然地知道了她打算去哪個酒吧玩或正在哪個酒吧玩,於是她們常常結伴一起去,有好的Party互通有無,關係超過了一般同事,並且也得以擴充套件各自的社交圈子,認識了更多有意思的朋友。
SNS社交網路作為一種新的溝通方式,儘管難免有很多雞毛蒜皮的事,但是這並非毫無必要,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