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頁)
旅遊巴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菩вρ現刎遜Φ幕賾Α�
但是事情正在發生微妙的改變,2004年的華為正在圖謀上市,《IT時代週刊》在採訪中得知,華為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較大規模的結構調整,除華為技術外,華為移動、華為軟體、華為投資、華為控股、華為培訓學校、華為服務等公司已經或將要成立。剝離之後的“華為技術”將來會在海外上市。屆時,華為的全球化品牌知名度將隨之迅速提升。
據瞭解,以上系列公司之一的華為控股已在去年3月成立,作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其最新股東構成是:任正非,出資額3500萬元,出資比例;深圳市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出資額35810807萬元,出資比例。華為技術、華為移動、華為軟體、華為投資、華為培訓學校、華為服務和晶片公司等,將同屬華為控股旗下。其中華為###業務主要為各類移動終端產品,包括小靈通手機、CDMA固定平臺(CDMA商用機)、3G手機等。
華為某不願透露姓名的高層人員向《IT時代週刊》透露,自2003年至今,華為從國際巨頭“虎口”中奪去了許多大單。目前,包括北電、阿爾卡特對華為的擴張“非常頭疼”。華為不久後的海外上市將使華為的擴張勢頭表現得更為迅猛。也難怪,與華為飛速攀升的市場業績形成巨大的反差的是,在還可以的市場大環境下,它們在全球的業績近段不升反降。
一位行業人士認為,跨國巨頭最頭疼的不是目前市場的部分流失,而是未來二、三年華為所可能帶來的更具衝擊和顛覆力的威脅。
透視緊鑼密鼓的一系列重頭戲,華為的全球化野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逼近現實。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聯想遭遇“聖戰”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
——題記
聯想收購了IBM的PC業務,應當是中國企業國際化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任何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的價值判斷,都已經失去意義。一切都要等待今明兩年的實踐來檢驗。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之路充滿坎坷。現在我們更關心的是,聯想跨文化經營中的諸多風險與可能的預防性措施。這畢竟是中國公司向著國際化的一次勇敢進軍!
一場不期而至的“聖戰”
美國專家把這場交易定格為IBM的成功退出戰略,在苛刻的限制條件下透過短期的品牌授權,從而獲得豐富的現金流、債務償還、還有股權,還額外獲得了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的機會。該筆交易則被聯想公司渲染成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就在聯想沉浸在實現中國夢的激動之中時,一場“以保護客戶利益”為名的“聖戰”已經不期而至。
這場“聖戰”,由個人電腦巨頭戴爾與惠普發起。在“保護客戶利益”這個“高尚”的旗幟下,惠普、戴爾、蘋果、東芝等決心趁聯想立足未穩,大肆搶奪原IBM的客戶和經銷商,而業內將此形象地稱為“IBM客戶追逐計劃”。 臺灣惠普更在1月初召開年度經銷商大會上,提出的口號特別煽情:“要把IBM變不見,聯想連想都不必想”,吸引了大部分原IBM經銷商。在最初的預測中,估計美國IBM約有10%的客戶或許會流失,可是併購訊息公佈僅一個月,這個比例漸漸升到了20%~30%。海外巨頭的圍剿攻勢已全面展開,而且是如此迅速、殺氣騰騰。“聖戰”不只是在美歐本土,還被推演到了中國。繼惠普中國去年底推出僅為6999元的膝上型電腦後,電腦霸主戴爾也於2005年1月推出價格更低的膝上型電腦,美國蘋果電腦也於同期推出售價約3800港元的廉價電腦。慣常以價格取勝的聯想,在自己的家門口首先遭遇價格狙擊戰。
更為嚴酷的戰役是心理戰。一貫不做廣告的戴爾,這回也壓抑不住噴薄而出的衝動,接連利用美國一線傳媒的軟文,組織起一波波浩大的進攻。戴爾高舉美國製造的旗幟,以美國製造對客戶個性化的尊重、高品質服務與低價格的承諾,佔據著美國一流傳媒的顯赫位置,先聲奪人。在PC已經淪落為日用品、IBM的高品質承諾已經成了自娛自樂的奢靡時,戴爾的美國製造,有可能對變了旗幟的IBM客戶產生極強的心理衝擊。美國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態度,恐怕還停留在服裝鞋帽與廉價紡織品上。切入讓美國人驕傲的計算機市場,勢必會引來美國消費者心理上的牴觸。
從聯想收購IBM後的措施來看,我們對聯想實現突破之後的駕馭能力深感擔憂。
誤讀了的“聖戰”:在大眾市場上保全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