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團第3營,於10月19日夜冒雨奇襲了代縣以南8公里的陽明堡機場,焚燬敵機24架,創造了步兵消滅日機的奇蹟。
致使日軍10月20日以後一連幾天不能轟炸忻口和太原。
盧溝橋事變後,八路軍出師兩個來月的時間裡,與日軍進行了大小戰鬥百餘次,斃敵1�1萬餘人;繳獲步槍1300餘支、輕重機槍67挺;毀壞敵機24架,汽車、坦克600餘輛。
雖然八路軍在華北戰場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些國民黨軍隊也與日軍進行了激戰,但因統帥部信心不足,指揮失當,國民黨政治、軍事腐敗,不少官兵對日軍談虎色變,日軍長驅直入,於10月13日佔領了石家莊及平漢鐵路北段,14日佔領了歸綏(即呼和浩特),16日攻陷包頭,11月13日佔領了濟陽,進到黃河北岸,18日又佔領了戰略要地太原。
華北大部分重要城市被日軍佔領。
日本帝國主義佔領平、津後,在繼續擴大華北戰爭的同時,開始將其戰略重點南移華東,蓄意挑起上海戰爭,企圖透過南北兩面施加軍事壓力,迫使南京政府屈膝投降,達到“三個月之內滅亡中國”的目的。
上海是蔣介石賴以起家的江浙財閥的基地,也是四大家族的經濟中心和英美帝國主義在華利益的集中地,還是首都南京的屏障。
一旦失守將直接威脅國民黨政府對全國的統治。
所以,國民黨政府決心保衛上海,並任命張治中將軍為京滬警備司令官,負責保衛上海和南京。
張治中對軍事指揮及軍事理論有著很深的研究,又指揮過第一次淞滬戰爭,經驗豐富。
“七七事變”爆發時,他正在青島養病,盧溝橋的炮聲使他無法再安心養病,他拒絕了醫生的再三勸告,第二天便返回南京,挑起了保衛京滬的重擔。
他總結了“九·一八”以來的戰爭教訓,認為,“九·一八”東北之役,是敵人打我,我不還手;淞滬“一·二八”戰役和長城戰役,是敵人打我,我才還手。
由於這兩個時期的戰爭指導思想問題,我們都吃了大虧,教訓慘痛。
這次淞滬抗戰一定要記取教訓,採取主動出擊,先發制敵的鬥爭策略。
根據這個指導思想,他制定了作戰計劃。
總的精神是:一旦戰爭無法避免,我軍即以優勢兵力出敵不意,一舉全殲上海之敵,並要使爾後日軍登陸和增援失去憑藉。
為了實現這個戰役構想,他在淞滬外圍各要點密築工事,構成堅固的主陣地帶和後方陣地帶,並加速了鐵路、公路和江防交通、通訊設施的調整和建設。
總之,張治中將軍決心以全新的思想和姿態打好第二次淞滬戰爭。
“七七事變”後,日軍在上海的活動愈來愈猖狂,在各通衢哨所增加兵力,各要點構築工事,日夜舉行軍事演習。
同時,將原駐漢口的陸戰隊千餘人調到上海,日艦十餘艘位於瀏河至吳淞間,封鎖了海口。
日本國內陸軍也整裝待發。
根據這些情況,張治中將軍於1937年7月30日向南京最高統帥部提出了他的作戰報告。
報告說,在斷定日軍發動戰爭無疑的情況下,“宜立於主動地位,首先發動,較為有利”。
並說“曾迭電具申意見,未蒙核示,茲預擬本軍行動標準謹申呈核,是否有當,敬祈示遵”。
南京的覆電卻是:“卅來電悉,應我先發制敵,但時機應待命令。”
張治中接電後,為了使將士和民眾有所準備,於8月1日分別釋出了激勵京滬區將士的文告和《告京滬區民眾書》,講明瞭戰爭形勢和保衛上海的意義與決心,動員全軍將士和民眾立即行動起來,“抗戰到底,以求最後之勝利”。
8月上旬起,駐滬日軍不斷向我挑釁。
張治中曾兩次向最高統帥要求主動出擊,先機制敵,但都被蔣介石拒絕了。
8月9日下午,日軍蓄意製造了“虹橋機場事件”。
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和水兵齋滕要藏駕車強行衝入中國虹橋軍用機場,窺視中國軍隊情況。
守衛機場哨兵喝令其停車,日兵不僅不聽,反向哨兵開槍,將我哨兵打死。
中國軍隊被迫還擊,將兩個日兵打死。
日軍立即以此為藉口,要求中國政府撤退駐上海的保安部隊,拆除所有防禦工事。
中國政府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
日軍即將駐滬海軍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