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書章句集註”。對《大學》、《中庸》的註解稱“章句”,對《論語》、《孟子》稱“集註”。章句,即將一篇文章分為數章,然後對每一章、每一句註解。集註,將前人的註解彙集起來,編在相應句子下,並寫下自己的見解。朱熹在《論語》的每一句下都附有自己的意見,多簡短精要,甚得聖人之意。故而從宋代到清代八百多年,讀書人都讀四書,科舉考試也考四書,八股文就是從四書裡抽些句子出來立論做文章,稱作代聖人立言,具體則以朱熹的註解為標準。歷朝歷代註解《論語》的書相當多,最著名的有三種:一為曹魏時何晏的《論語集解》,吸收了漢朝人註解《論語》的成果,後收入《十三經注疏》;二為朱熹的《論語集註》,為宋朝人註解《論語》的集大成;三為清朝劉寶楠的《論語正義》,吸收了清朝人註解《論語》的成果。今人讀《論語》,要領會聖人的微言大義,最好、最便捷的參考還是朱熹的注本。

《三字經》裡講:“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論語》共二十篇,是孔子的門生記錄孔子以及孔子弟子言行的書,是一部語錄體書。《論語》是一部人生的教科書,所以老少咸宜。不管什麼行業、什麼身份、什麼年齡的人,讀了《論語》都會有很大的收穫。照理說,語錄是沒有思想體系的,但是我認為,《論語》二十篇,每一篇、每一句之間都有很深刻的內在聯絡,這一點我們在講解中將會闡明。

。 想看書來

學而第一(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人要安身立命,要立於天地之間,首先就在“學”字上。學就是學習。學什麼呢?學人生的大道。求道,求人生之大道。

這三句是整部《論語》的提綱、靈魂。在中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這幾句話,但對其中的深意,我們是否已體會?我們讀聖人經典一定要掌握方法,就是求微言大義。很微小的一句話當中,有非常深遠的、廣大的意思,就叫微言大義。我們不論是讀儒家的經典還是讀其他經典,都要掌握這個原則。看似很平易很簡單的一句話裡面,往往包含了很深邃的哲理。比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來了,大家高興,這個話老太婆都會說。連老太婆都會說的話,還需要聖人來講嗎?所以有些人覺得讀儒家的書沒有什麼意思,盡說些老太婆都會說的話,沒有深意。其實不然,是他自己沒有領會到深意。

我們一句句來講。“學而時習之”,先看這個“學”字,學的象形文字是“”,“ ”指左右兩隻手,“爻”指知識、智慧,“”表示迷霧,“子”指讀書求學的子弟,合起來意思就是老師用兩隻手,一手撥開小孩頭上的迷霧,一手把知識、智慧灌輸給小孩。所以“學”即除迷、斷惑、開智慧。在這裡指除掉人生的迷霧,開啟人生的智慧,故“學”即指學習人生的大道。注意,孔子講的學都是指學人生大道,安身立命之道,並不是學一些零星斷續的知識技能。另外還有一個向什麼人學的問題,向什麼人學?向聖人、先覺者學。下面再看“時”字。象形文字中的“時”是“”。古時候要掌握時間,既沒有鍾,又沒有表,更沒有手機,怎麼來看時間呢?古人是透過太陽來看時間的。你看這個“時”字,右上方有個“土”字,土表示方位,表示陽光照在哪個地方,但僅僅有了土還不能測出時間,還要有“寸”,測量時間的工具。太陽光照到每一地方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太陽的時間完全不同。我們現在在中國,是上午10點鐘,在讀書、講課,在美國卻是深夜,在東京、在倫敦時間又不一樣。在故宮裡面,有日晷,石塊做的,圓盤中間鑲了一根鐵針,這就是中國皇宮裡面最早的鐘,用來測時間的表。太陽光照射到鐵針上面的時候,必然會出現陰影,太陽不停地移動著,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不同時間的太陽光照著的鐵針的陰影就不同,如果在正午,因為太陽是直射,就沒有陰影。透過陰影的長短就能大致推定一天的時間。這就是中國人測量時間的最早的方法,很原始,但也是非常科學的。此外,根據太陽在天空中執行的方位,我們也可以大概地判斷春、夏、秋、冬。一個“時”字就包含了我們古人對天文、對時間的許多理解和測量方法,有太陽,有方位,有測量時間的度量衡。“學而時習之”,學習人生的大道,這裡的“時”表示時時刻刻,時時刻刻要去“習”它。那怎麼去“習”呢?繁體字“習”上面一個“羽”字,下面一個“白”字,郭沫若先生講甲骨文中“白”是“日”字,鳥兒都是在晴天學飛,反覆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道士技能

道士技能

一米八
遊戲 完結 142萬字
海棠無香

海棠無香

淘氣
遊戲 完結 13萬字
清殤·夜未央

清殤·夜未央

一米八
遊戲 完結 50萬字
步步為贏

步步為贏

不言敗
遊戲 完結 53萬字
大唐魔法師

大唐魔法師

冷如冰
遊戲 完結 150萬字
客廳裡幹女友的表妹

客廳裡幹女友的表妹

連過十一人
遊戲 完結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