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序一
《〈論語〉講義》贅言嘗讀《宋史》,或謂予曰:趙普,宋之能臣,雖其人有可議,而半部《論語》治天下,尚不失為名言。
世傳《論語》有《魯論》、《齊論》、《古論》,惜乎人世滄桑,年湮代遠,齊、古兩論亡佚,唯《魯論》二十篇獨傳,後註疏者,無慮數十百家,疇昔科舉校士命題,規定以《朱子集註》為宗。或又曰:學術者,天下之公器,聖學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歷萬古而常新,況今世界學術昌明,亙古未有,焉能墨守乎陳言。蕭子云:“若無新變,不能代雄。”則李君之作《〈論語〉講義》也,宜矣。
君英年拔萃,傳授上庠,前著《國學通觀》,人皆佩其鍥而不捨,學必大成,今觀新作,洋洋約三十萬言,人安得不心折之。蓋是書也,先有序論以提綱,後分每章為一大段,每段章句,凡釋字義,述要旨,或前或後,皆能錯綜變化,不拘一格,每一章末,復有結論,以為原始要終,其與下章有關聯者,則又蟬聯以說明之,如是,則全卷二十章,可分可合,分之則自成首尾,朗若列眉,合之則渾然一體,貫如連珠。至於闡述精義,無論古今中外賢哲之至理名言,頗能擇其精要而融會貫通。其他閭里市井之語言故事,亦嘗取譬以明義,即或偶有調笑,終不乖於聖訓,而近乎人情。嗚呼!蟲臂鼠肝,瓦甓屎溺,莊子亦嘗言之,足見道之所在無不在也,而況於聖人之言行乎?是以千百年來,皆奉《論語》為學子必讀之經典,而士人立身之準則。由是觀之,聖學充實之美,光輝之大,聖神變化之極,足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今君以此講學,則弘道愛人,有功於聖學也,豈淺妙哉!
回憶髫年受書,即自《論語》始,徒以塵事鞅掌,人海沉浮,以致老無一成,今幸獲誦是書,能否溫故知新,思過半矣,予將賈其餘勇,而上下求索之。
一百零二歲劉克生兩千零七年新春於樂至
。。
序二 深入淺出 微言大義(1)
——讀李裡的《〈論語〉講義》
李裡及其國學研究在這些年的國學熱中越來越紅,不僅全國各地十多個省級電視臺爭相報道,就連中央電視臺也相繼報道。臺灣地區的東森電視臺、日本國家電視臺也都來湊熱鬧,平面媒體的報道更是難以計數。李裡何許人,會受到如此的關注,以至弄得有些家喻戶曉。在中央電視臺《面對面》的鏡頭中,王志狡黠精明的追問及李裡勝似閒庭信步般的輕鬆應答,讓我們見識了這位年輕學者的學術風采。
其實,李裡之喜歡並研究國學,已有十多年,那時他才十多歲。李裡似乎就是當今學術界一個奇特的學術怪才。他在讀初中時就已顯露出對中國文化的極大興趣。那時,雖然他的數理化成績讓大家很不敢恭維,但他的文學卻好得讓他就讀的那所重慶重點中學的語文老師吃驚。況且,13歲時他還去訂做了一套長衫子穿著上課!他中學時讓老師得意的另一件事,是他在繪畫方面為自己也為學校弄來了一大堆獎牌與獎狀,我也正是因此,才得以認識這個天才少年的。
李裡在十多歲的小小年紀就喜歡國學,這的確讓人費解!找遍今天全國的中學,即使可以找到一堆少年作家,恐怕也難再找到第二個李裡。那時的李裡放棄了初中數理化的學習,而開始專心專意去學習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去研究四書五經。小小年紀的李裡就敢於放棄“科舉”功名而潛心於自己的興趣——李裡連高中都沒有讀過。在今天的學術界,李裡或許是唯一自學成才的著名青年學者吧?儘管我們的前輩中這種學者如錢穆、沈從文、啟功者不算少數,但在今天,社會給這些“另類”天才的機會卻愈來愈少。
李裡除自學文學、國學外,尤其崇拜一批國學大師。自十幾歲始李裡即拜望過許多有學問、有德行的老先生。他提著 “束脩”去拜望過季羨林,他拜望過張岱年、侯仁之、劉克生、楊明照、杜道生等大師,他還與年過九旬的老教育家李仲耕先生、百歲高僧佛智法師、詩僧洪禪法師等都是忘年交,老先生們都喜歡這個奇特的、酷愛國學的天才少年。季羨林與李裡,一老一小,一聊就是幾小時,可見老先生對李裡的關愛。另一面,要與季羨林聊幾個小時,也得有相當的本事才行,不然你拿什麼與國學大師對話?
興趣濃烈,博學強識,是李裡研究國學的基礎。李裡對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在國學領域,他涉獵面極廣,不僅在文學、文學史、文字學、經學、古典哲學上下功夫,他還會中醫,能給人看病開方,對古代天文地理、傳統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