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的心,就要傷害你的心、肝、脾、肺、腎。所以你可以哀愁,但不可以傷心。“怨而不怒”,你可以有埋怨,“哎呀,怎麼老師講得這麼慢呢?老是講一句,講快點兒嘛”,你可以埋怨,但不要發怒,你說老師:“你不要講了,滾!”這就是發怒,一發怒就傷你的肝,喜怒哀樂都是會影響身體的。中醫裡邊講,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都是致病的根源。六淫是風、寒、暑、溼、燥、火,就是使人體生病的六種自然界的淫邪之氣。風,中風了,傷風了。寒,人受寒了,把舌一伸出來,舌生白苔。暑,人中暑了,全身溫熱,不出汗,白苔裡面發黃。溼,風溼,溼症,面板出問題了。燥,燥火,情緒暴躁如雷,肝上陰虛,情緒波動,睡不好覺,魂不守舍。內傷七情,哪七情呢?喜、怒、哀、懼、憂、恐、思,使人體生病的七種內在情緒因素。喜傷心,過於歡喜就傷心臟,所以有因高興過度而死的人,如武松。怒傷肝,發怒就傷肝臟,所以易怒的人肝都不太好。哀、憂傷肺,哀愁、憂傷過多就傷肺,林黛玉多愁善感,最後就是得肺病死的。恐、懼傷腎,傷腎臟。思傷脾,思慮過多傷脾胃,但凡多思多慮的人一定長不胖,無憂無慮的人則多半容易長胖,所以《大學》裡講“心寬體胖”,一般胖子都很少有憂慮,瘦子多半一天到晚愁眉苦臉。中醫講致病的原因就是兩大條:外感六淫和內傷七情。詩三百篇為什麼無邪呢?就是因為其言情而得情之正,雖言情但無邪念,也就是說情感中正、溫潤,無過分或偏邪之病,所以讀詩能讓人的情緒平和。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為政第二(3)
詩能言情,詩歌都是為情所發的,有情才有詩,“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是說詩歌是有感情在內心裡邊要抒發出來,不發出來就不痛快。情發於聲為詩,聲成於文為音。詩歌是人心發出來的,平常的言說不足以表達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重陽節到了,獨在異鄉,有了感觸,先是發發感嘆,“哎呀,我的親人們怎麼樣了啊”,發著發著感嘆就開始吟詩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用詩歌都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感情了,乾脆就跳起來了,載歌載舞。詩歌都是從情感裡流露出來的,沒有情就沒有詩,所以詩人就是情人,沒有情的人是做不出詩來的。“言情而得情之正”,是講既要表達感情,而且這種情還必須是合於禮的,中正的。不合禮、不中正的情就是縱情,就不是正情。
由於詩歌都出於真情流露,能打動人,所以孔子要詩教,要用詩來教化民眾,老百姓必須讀詩,在讀詩的過程中,陶冶性情,移風易俗。你本來是一個剛暴的人,讀了詩以後,性情近於溫柔。你本來是一個粗野的人,讀了詩以後,變得文雅,這就是詩歌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提倡美育,以美來教化民眾,其實就類似於孔子的詩教。這就是為什麼孔子把這一句放在《為政》後面:為政的關鍵是在教化民眾,用什麼去教化,用詩去教化,用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東西去教化。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這是接著詩來講的。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先用詩來教化民眾,然後用禮來約束他們,這一句就是講禮的。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道”意思同“導”字,引導,用政令來引導老百姓;“齊之以刑”,用刑法來整頓老百姓;“民免而無恥”,老百姓不犯法,但沒有羞恥心。為什麼呢?因為他只是害怕一系列的嚴刑酷法。比如這一班的同學,命令你們不準出教室,出教室者格殺毋論。這樣一來,誰還敢出教室?即使想出去也不敢出去,門口不是槍炮就是刀,一出去就要殺你,你哪裡還敢出去?但是這並不是因為你不想出去啊,只是你不敢而已,一旦有機會,你還是想溜出去,想從窗子爬出去,想變成鳥飛出去。所以孔子說要“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如果用道德引導你們,用禮儀約束你們,這個時候即使你想做壞事,你也會自己約束自己,這時不是因為怕,而是不願意。“有恥且格”,“格”當格除講,就能格除你自己心裡邊那些不純正的思想。比如,只跟你說不準你出去,你就想不通,為什麼不准我出去啊,我就想出去。但是來了一個人,循循善誘地給大家講,不讓你們出去是為你們好,現在外邊全是非典病人,又鬧禽流感,或者瘟疫,這裡才是淨土,你們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