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嚮明明差距很大,怎麼會一樣呢?仔細分析,我終於瞭解:這是執行面的落差所造成。因為他們的定位大致是對的,但理解不深刻,工作的落差很大,所想的和所做的完全不對稱,以至於結果完全不一樣。
嚴格來說,工作有四個層次:有做、做完、做對、做好。如果事情很簡單,流程很清楚,工作有做就等於做完,甚至就等於做對、做好。如下班要關燈這件事,只要有做,就是做對、做好,四個層次沒差別。但大多數工作並不是這麼簡單,以辦公室的電話總機為例,有做、做完、做對、做好完全不一樣。因此人人都在做總機,但每個人都不一樣,你很容易辨認誰是好總機,誰是壞總機,而他們的工作成果,也反映了整個公司的嚴謹程度。
〃有做〃與〃做完〃的差異是具象而明確的。由於許多工作的步驟複雜,有做不等於做完,因此公司管理為什麼會講究流程標準化,會追逐最佳實務,這都是要讓每一項工作,不論誰做、不論什麼時候做,每一次都確定有做,而且做完,並期待得到一樣的結果。
〃做對〃與〃做好〃則是質量的差異,不容易用過程來檢驗,而是看結果是否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如果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就是沒有做對,也沒有做好!
以前面的雜誌團隊為例,他們的定位沒錯、方向沒錯,也編出一本刊物,這是有做,也做完;但讀者不認同,這是沒做對,也沒做好。當我再仔細檢查,更有趣的事情出現了,有許多內容吻合定位,選題是對的;但仔細看,不是無病呻吟,內容沒搔著癢處,就是一筆帶過,輕描淡寫。這就是典型的沒有做對、沒有做好。
〃有做、做完〃是表面的層次,比較容易完成,當大家水平都不高時,做了就是好的。但當整個社會成熟了之後,競爭激烈,那講究的就不只是做了沒,更要求要〃做對、做好〃。每一次看日本的電視節目,處處表現出一個高度成熟社會,每一件事都要做到極致的精神,每一個工作者都要花一輩子去追逐一件事。他們的敬業、他們的研究精神、他們對客戶的態度,我可以感受到那是一個追逐〃做對、做好、做極致〃的社會,每一個人、每一種工作都在追逐〃達人〃的境界。
虹橋書吧。
第41節:第三章:自慢的專業方法(4)
我幾乎可以確認,目前臺灣社會的水平,只在〃有做、做完〃的層次,離〃做對、做好〃還差得很遠。每一個人、每一種工作,都應該仔細想一想,還有多大的成長空間。
■後 記
有一個讀者問我,有做、做完比較容易檢查,但做對、做好要怎麼檢查呢?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有做與做完是數量層次;而做對、做好是質量層次,不容易從表面去觀察,需要更進一步的測量方法。而且做對、做好通常是相關人的感受來決定,所謂的〃客戶滿意度〃通常指的就是是否做對、做好。從使用者及被服務者身上觀察他們的反應,就可以找到答案。
28工作的加法邏輯
正確精準地完成工作,工作會做完一件少一件,但不正確精準地做事,工作會越做越多,因為要花更大的精力去彌補錯誤。
這是一個忙碌的社會,每個人都像走馬燈一般,和工作奮戰,和時間奮戰,用生命去換取成果與金錢,缺乏停歇與思考的空間。
因為工作做不完,因為想做的事太多,因此就急急忙忙、匆匆促促完成每一件事,求的就是更快、更好的成果。
問題是,這樣急就章的工作迴圈,真能得到你所想要的成果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樣會陷入工作越做越多的加法邏輯。
理論上,工作是做完一件,少一件,扣除新產生的任務或工作不算,如果你有五件工作,做完一件,剩四件;做完兩件,剩三件,這是正確的工作方式,所產生的是良性迴圈……減法邏輯,工作越做越少。
可是,大多數緊張、忙碌,像走馬燈一般的工作者,陷入的是工作的惡性迴圈……工作的加法邏輯。
我曾經要秘書寄出兩封問候函,分別給兩位洽談中的合作伙伴,因為我正要在這兩家同性質的公司中,決定一家合作。很不幸的,我的秘書,把兩封信裝反了,其後果可想而知,當他們知道我腳踏兩條船,都在進行合作評估時,就沒有人理我了。不管我和我的秘書再怎麼解釋、說明都沒有用。
事後,我們檢討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悲劇?理由是秘書太忙了,每天堆積如山的工作,讓她喘不過氣來,讓她只能匆忙地處理,讓她無法小心謹慎地做好每一件事,結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