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們發給病人磁帶和CD,病人可以在陽光煦暖的沙灘上,而非在病房裡,按照裡面的指示進行這些程式。在平靜的背景音樂中,他們將進行冥想,想象自己到了一個寧靜美麗的世外桃源,身邊有所愛的人陪伴著。我們還鼓勵病人轉移他們在術前的恐懼與擔憂,轉而想象自己在手術室裡沒有承受什麼痛苦,最終成功地進行了手術。
“這就像在做一種具體而微的白日夢。”克里夫蘭醫學會的黛安娜·塔塞克女士說道。塔塞克女士認為,這種干預行為並不僅僅平靜了病人的心緒。在一次測試中,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於其他參照組而言,採取了這種干預行為的病人所需要使用的止疼藥少了幾乎一半,而且,住院時間也大為縮短。
第六章 神聖的啟示(6)
我們還提供了另一種特別形式,對於那些有需求的病人,我們會讓一組之前參加過這一過程的男女病人來幫助他們。他們在病床前集合,圍成一圈,手拉著手,低下頭來。你在住院手冊上找不到他們到底在幹什麼,美國醫學會的治療指南上也沒有說明,他們正在做禱告。
“我決定並不僅僅把禱告用於針對病人的醫療用途或者手術過程。” 拉里·杜賽博士這樣說道。我非常贊同這一觀點。
你會驚奇地發現,之前屬於強烈牴觸情緒的醫生群體中的一員的我,現在居然會躺在鍛鍊室的地板上進行禱告。
第七章 持續不斷的悲傷(1)
對心臟危害最大的莫過於悲傷。在悲傷的氣氛中,身體從交感神經系統中分泌出大量的壓力荷爾蒙,使得心跳加速,動脈縮緊,因而出現某些心臟病的症狀,比如心痛、氣促和休克等。現在,醫學研究者已明確地將悲傷列為心臟病發作的誘因之一。
我在醫學院裡學到的知識之一,便是人們可能會心碎而死。雖然我還在等著人們把悲傷列為死亡鑑定中的原因之一,但這並不是因為它沒有發生。
這並非流行歌曲或愛情小說中的誇大之詞。我們都聽說過很多感情甚篤的夫妻在配偶死後的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天內,也隨之而逝;也曾聽過親朋好友在失去至愛之後,承受不了打擊而憔悴萎靡。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一對威斯康星的夫婦共同生活了72年之後,在1997年幾乎同時去世;一名平時冠狀動脈良好的年老婦女,驟然聽到丈夫的死訊時,立即心臟病發作,並當場死去。
還有許多名人同樣如此:儘管約翰尼·卡什的公開死因是糖尿病併發症,但很多歌迷都相信他死於過度悲傷——在他逝世的三個月以前,他的妻子吉恩·卡什在一次心臟病手術中死亡。
我們聽到這些故事的時候毫不奇怪,因為我們都能夠直覺出這一項現代科學已經證實的事實。在1996年的一項突破性研究中,哈佛大學的研究者把重要人物的死亡所引發的哀傷列入心臟病發作的誘因之一。在一項持續了4年的研究中,研究者調查了1774名突發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他們會被問及很多問題,其中之一便是:“在你過去幾年內,你是否聽到你的親朋好友或者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的死訊?”
資料顯示,至愛之人的死亡與心肌梗塞之間有一定聯絡。在聽到至愛的人死去之後的頭24小時裡,心臟病發作的機率是平時的14倍;在第二天,變成8倍;第三天,則是6倍。
悲傷深深地損害著病人的神經。但是,病人常常把傷痕深埋在心裡,因為他們不願意暴露自己。
一天下午,一個40多歲的男士來到我的辦公室,他穿著一條運動短褲,身材勻稱而健壯,我還以為他走錯地方了。
我正巴望著有個新病人上門,因為在那以前,我正在耗費好多時間分析厚厚的體檢報告,所有結果都是一樣的:兩側動脈嚴重堵塞。從那些資料裡,我似乎能看到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站在我辦公室的那個男人肌肉發達,身強力壯,那模樣比我還要健康。
“我叫肯恩·拉福。”他握著我的手說道。
這居然是我的新病人。
“你跑了多遠來這兒的?”
“沒有多遠……大約15英里吧……”我目不轉睛地盯著他,他那個樣子應該去拍維他命廣告才對。
剛開始時,我們扯了許多在雞尾酒會上才會交流的話題:哪條路線徒步旅行比較好,哪裡的沙灘最美,等等。儘管他的健康出現了問題,但肯恩似乎仍力圖向我展示他的強壯和超凡本領。在我們談話的間歇,我就得把注意力拉回我手頭令人憂心的體檢報告。
每一種疾病都有其深層原因,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