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頁)
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 孤立心
把自己孤立起來,不理會周遭的環境和人,不東張西望,不與人打招呼,不說話,好像處在孤島上,只有自己一個人。視周圍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的人完全不存在,只管當下的自己,做自己的事,完全處在自己的內心世界。
在車站或機場,雖然人來人往,不管有沒有認識的人都不去看他。坐在車上或飛機上,不管鄰座是誰,不加理會,閉目養神,靜坐或小睡。或是隻管看自己手中的書報,全然只顧目前的自己,完全靜心。
(六) 修身
修身,就是修養身心,所謂修身養性。因為當我們心情平靜之後,常常可能失去了身體的存在感,所以可能會感到沒有手腳的存在感,沒有身體的痠痛,沒有煩惱之事的纏繞,亦可能感覺到沒有了情緒……此時即進入無覺之境。然而修心須先靜心,我們探討藏識心念,想識抑制力與意識狀態的關係,就要明白心念及潛能是心識作用的自然現象,藉此邏輯可以得知開啟靈感,發揮潛能的方法。俗話說,“心靜不會做錯事,冷靜不會說錯話”。為什麼心靜不會做錯事,冷靜不會說錯話?因為心靜時頭腦清楚,有足夠的時間分析判斷;冷靜時可以開啟靈感,發揮潛能。
四、啟發靈感,發揮創意
(一) 靈感產生的緣由
靈感,是人們在情緒作用過程中突然產生的各種心識頓悟現象的總稱,它的產生道理猶如我們前面所述的心念產生原理。
靈感的出現,通常是來自人們內心藏識記憶資料庫資訊昇華處理的結果,它經過藏識自主處理資訊,浮現出目標的心念資料……這些資料可能是我們想識思索所需要的資料,也可能是我們想識作用加工出來的資料。
很多時候,我們寫作、策劃、創造、設計、發明所需的創意、方法、思路或思索的資料一時間思索不出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思考、快速學習以及動態分析……某一刻突然“腦電光一閃”(絕不是人們常說的那種“靈光一閃”),這些記憶的資料全都從藏識中浮現出來,從而形成我們的靈感。
(二) 心靜才有靈感
根據調查研究,人類很多偉大的發明,往往都是在心裡冷靜時靈機一動而得到靈感的。
第六章 靜心發揮潛能(4)
(1) 電燈的發明。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研究電燈經過數百次試驗沒有成功,思考得焦頭爛額,不得其解,某天躺在床上,突然靈感一來,想起鎢絲,於是馬上實驗,從而發明了電燈。
(2) 萬有引力的發明。物理學家牛頓在路邊休息時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產生靈感,反覆推理、分析和總結出地心引力的存在。
(3) 蒸汽機的發明。瓦特在一個星期日的午後,獨自在美麗的森林中散步,想起燒開水時的一幕幕情景,從而產生蒸汽機靈感。
(4) 相對論。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前,一個人獨自躺在空曠的原野上眺望藍色晴空,心理漸漸浮現出相對論的偉大概念。
(5) 雷電原理。一次,富蘭克林在空地上放風箏,當時天正準備下雨,他看到兩朵黑色的雲層相碰撞,從而產生閃電,於是深入研究,發現了雷電的原理。
(6) 阿基米德定律。據說阿基米德是在浴室洗澡時發現阿基米德定律的,當時他全身沒穿衣服裸奔出來,高興地大叫“我發現了,我發現了”。
(7) 中子理論。湯川秀樹一次在睡覺時,突然產生有關中子的靈感,後來還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偉大發明,偉大創造,都是在百思不解時,累積藏識的資料在寧靜之時突然浮現的靈感心念,從而獲得發明和創造。
古代大文豪歐陽修認為,在騎馬時的“馬背上”,蹲茅坑時的“茅坑上”,睡覺時的“床上”,是最有靈感的“三上”。
當代許多人也總結認為,在車上、床上、廁上,心裡最靜、靈感最好,是為現代人心靜啟發靈感的“三上”。
古今藝術家們為了開啟心靈的情感,總是喜歡田園茂林等安靜的環境,讓自己的心靈寧靜。
五、鎮靜發揮潛能
(一) 藏識儲藏的潛能
潛能是潛伏儲藏在人們藏識內的某種能力的總稱,比如我們學會的技術、技能、技巧、本能,看過、聽過的技藝技巧……平時不用時想不起來、體會不到,運用時由藏識自然發揮顯現出來。
(二) 緊張時潛能受阻
潛能的運用是由顯意識、想識的指揮能力配合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