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科學和社會科學(心理學和哲學、經濟學和歷史學、自然科學和倫理學)中吸取所需要的知識與見識。但是,他們必須把這些知識集中到效益與結果上——醫院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治癒一個病人上,學校要集中在培養一名學生,橋樑鑄造公司集中在建造一座橋樑,計算機公司要注重設計並出售“使用者滿意”的軟體。
由於上述種種原因,管理將會逐漸發展成為一門學科和一種實踐;透過這一學科和實踐,管理作為“人文科學”將憑藉其影響力和實用性再次獲得人們的認可。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2章 管理的維度
管理的維度商業企業及公共服務機構都是社會的重要器官。它們並不是僅僅為了自身的目的而存在,而是為了實現某種特殊的社會目的,並旨在滿足社會、社群或個人的某種特別需要而存在。就其自身而言,它們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關於商業企業和其他公共服務機構提出的正確問題不應該是:“它們是什麼?”而應該是:“它們應該做些什麼,它們的任務是什麼?”
與之相應,管理也是組織機構的重要器官。
接下來我們要回答的問題應該是:“管理是什麼?”首先,我們必須透過管理任務或者在管理任務中來界定管理是什麼。
為了使組織機構能夠正常運轉,並做出應有的貢獻,管理必須完成三項同等重要,而又極為不同的任務:� 設定組織機構的特定目標和使命(無論它是商業企業,還是醫院或大學);
� 確保工作富有生產力,並且使員工有所成就、產生效益;
� 管理組織機構產生的社會影響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使命
任何一個組織機構都是為了某種特殊目的、使命和某種特殊的社會職能而存在的。對於商業企業而言,這些目的與使命就意味著產生經濟績效。
在考慮這項首要任務——經濟績效上,商業企業與非商業機構是不同的。相比較而言,在考慮其他各項任務方面,它們卻是極為相似的。但是,只有商業企業才把經濟績效作為其特殊使命。從商業企業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它就是為了經濟績效而存在的。在所有其他各種組織機構中,如醫院、教會、大學或軍隊,經濟因素只是一項約束條件,而在商業企業中,經濟績效是其存在的理由和目的。
因此,商業企業的管理必須始終把經濟績效放在首位,而且在每一項決策和行動中都要以經濟績效作為出發點。只有立足於經濟績效,透過自己在經濟方面取得成果,管理才能證明自身有存在的必要性,進而才能證明自身的價值。如果一家企業在經濟成效方面沒有獲得能夠的成功,那麼理所當然地,它也就是失敗者;如果一家企業未能以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那麼它就是不成功的企業;如果一家企業沒有提高或者至少沒有能夠維持自身所擁有的經濟資源的物質生產能力,那麼,可想而知,我們也不能稱之為成功的企業。上面的論述意味著不論一個社會的經濟或政治結構或思想意識形態是怎樣的,企業都有責任獲得利潤,取得經濟績效。
員工的成就
接下來,我們來考慮管理的第二項任務:使工作富有生產力,並且使員工有所成就、產生效益。商業企業(或其他任何組織機構,如醫院、學校等)只擁有一項真正的資源:人。管理的第一個任務是靠人來實現的,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力資源更富有生產力。透過員工完成工作,管理也同時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因此,使工作更富有生產力,是管理的重要職能。但與此同時,在當今社會里,這些組織機構也日益成為個人維持生計並取得社會地位、與人交往、實現個人成就和滿足個人需求的必要手段。所以,使員工有所成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併成為衡量組織機構績效水平的重要指標。由此可見,使員工有所成就,逐漸地成為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
按照自身的邏輯來組織工作,僅僅只是管理的第一步。第二步比第一步困難得多,它要使工作與人相互匹配起來,而人的邏輯與工作的邏輯存在明顯的差異。要使員工有所成就,意味著要把人看成是一種有著特殊的生理與心理特點、能力、缺陷以及擁有不同行為模式的有機體,還意味著要把人力資源看成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
社會責任
管理的第三項任務是:管理組織機構產生的社會影響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社會中的任何組織機構都不僅僅是為了自身而存在的,也不是以自身為目的。任何一個組織機構都是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