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10%的管理問題才是這些組織所獨有的使命、文化、歷史和專業用語需要解答的問題。在21世紀,由於發達國家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的部門多半不可能是企業,而且事實上,企業也不是20世紀發達國家保持增長勢頭的部門,因此關於管理不等於企業管理的提法變得尤其重要。現在在所有發達國家中從事經濟活動,即在“企業”中就業的人口,在整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與100年前比降低了許多。那時,所有參加工作的人都是透過參與經濟活動(如務農)來謀生的。20世紀,發達國家保持增長勢頭的部門是“非營利性機構”,即政府、腦力勞動者、衛生保健和教育。100年來(或至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提供就業機會和生活來源的企業的數量逐步減少。據我們預測,21世紀,發達國家保持增長勢頭的部門將不是“企業”,即有組織的經濟活動,而很可能是非營利性社會部門。同時,這些部門也是今天最需要管理的部門,透過實施有系統、有原則和以理論為指導的管理,這些部門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裡產生最大的能量。因此,透過對假設的分析,我們總結出第一個結論,而管理學只有建立在這個結論的基礎上,對它的研究和實踐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
管理是所有組織所特有的和獨具特色的工具。
第1章 管理的新正規化(4)
一種恰當的組織形式
19世紀末期,鳳毛麟角般的大型組織(如企業、政府的行政機構和龐大的現役部隊)的突然出現促使人們開始重視管理和管理研究。
一個多世紀以前,對組織的研究就開始以以下一個假設為基礎:
企業應該具有,或者必須具有一個恰當的組織形式。
這“一個恰當的組織形式”所指的內容發生了多次變化。但是,對這樣一個恰當的組織形式的探索一直延續到今天。法國的亨利·法約爾(1841—1925)在新舊世紀交替之際,第一次著手處理企業的組織結構問題。他管理的煤礦開採公司是當時歐洲最大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管理不善的企業之一(然而,他的著作直到1916年才問世)。大約在同一時期,在美國也出現了第一批研究組織形式的管理實踐者,包括約翰J。洛克菲勒(John J�Rockefeller)、摩根(J�P�Morgan),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他的學說現在仍然值得研究,而且其影響力最持久。不久,如上所述,伊萊休·魯特(Elihu Root)將組織理論應用到美國陸軍,而魯特曾擔任卡內基的法律顧問。同時,1870年創辦了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格奧爾格·西門子(Georg Siemens,1839—1901)採用其好友法約爾的組織概念,拯救了奄奄一息的西門子電氣公司(大約在1895年),該公司是由其堂哥沃納·西門子(Werner Siemens,1816—1892)一手建立的,但在他去世後卻變得群龍無首。然而那時,許多人還沒有清楚地認識到組織結構的必要性。弗雷德裡克·溫斯洛·泰勒根本沒有認識到它的必要性。在他去世之前,他曾經撰文提出“業主及其幫手”的概念。亨利·福特(Henry Ford,1863—1947)就是根據這個概念,即沒有結構的概念,嘗試管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製造公司(在進入20年代末期前,這個稱號保持了許多年),直至其去世。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起,人們才開始認識到正式的組織結構的必要性。但是,同樣也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人們發現法約爾(和卡內基)的職能型組織結構(functional structure)不是一個恰當的組織形式。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落幕,皮埃爾·杜邦(Pierre S�Du Pont,1870—1954)和阿爾弗雷德·斯隆(1875—1966)先後提出“分權化管理”(decentralization)的概念。因此,我們最近幾年一直在宣傳“團隊”是一個適合做一切事情的恰當的組織形式。
然而,我們此時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所謂一個恰當的組織形式是不存在的,只有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每個組織形式都有獨特的優勢、侷限性和特定的應用方式。我們認識到,組織不是絕對的,它是提高人們在一起工作的效率的工具。同樣,一個特定的組織結構是與在特定的條件下,在特定的時間執行特定的任務相匹配的。
現如今,關於“等級制度已經終結”的聲音不絕於耳。這顯而易見是不對的。任何機構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