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看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成了方雲經常去的地方,除開上課和打工的時間外,他常常去那裡消磨時光。他改變了自己的嗜好,看報成了方雲的最愛。他戒了煙戒了酒,吃飯都可以湊合,但報紙卻非看不可。他最感興趣的是時事新聞和有關政治鬥爭、民族衝突的政論性文章,也讓他越來越關心自己的祖國大漢帝國。他看完一份又換另一份,不斷地用自己的觀點分析著報紙上的事情。最後得出的結論讓他吃驚:以工人階級為代表的無產階級佔著階級鬥爭的主動!雖然最後工人的運動是失敗的居多,方雲認為主要原因是他們缺少一個堅強的領導人。
“光靠工人改變世界是不可能的。他們智力低下,習慣粗野,缺乏道德。一味相信武力,光靠他們,必將一事無成。應該是希望找到一個堅強的人,有了這個人,才會形成力量。”方雲在心裡默默地想著,眼睛爆發出驚人的光彩。
一個人的政治野心和理想就這樣不經意地產生了。
“應該有一個人去拯救帝國。”方雲暗暗下了決心。他有這種想法是有原因的。西元1922年,位於大漢帝國東邊的島國日本帝國用武力侵佔了帝國的東北三省,這就是當時沸沸揚揚的“東北事變”。
可是,大漢帝國此時已經是千瘡百孔,長期的內戰、軍閥割據讓一個龐大帝國的力量都消耗殆盡了,根本沒有力量去對抗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國。無論在軍事上還是科技上,大漢帝國都落到了對手的後面。
方雲下了決心後,就和許多熱血青年一樣,回國參加革命。
不同的是,絕大多數人參加了帝國三民黨政府。而他和十幾個志同道合的青年,為了尋求抗日救國、振興中華的真理,一起到江西省瑞金參加了代表無產階級的軍事武裝革命軍。因為方雲是一個心性堅定的人,他在內心中已經認為當今的帝國政府已經不能夠挽救水深火熱的大漢民族,而且,腐朽的臃腫的帝國政府機構,也不是他所喜歡的。可以說,如果參加三民黨政府,方雲感覺到自己成為“那個人”的機會非常渺茫。
方雲他們是歸國學子,革命軍給了他們很高的禮遇,直接把他們放到黨校和革命軍中央機關。方雲不是黨員,但他身體條件好,又會法語、英語、德語三國語言,於是就進了中央教導團學習軍事。
當從蘇聯來的德國人李克掌握了軍權後,中央就安排他去作李克的翻譯。
老實說,對於李克的軍事理論,方雲是很欣賞的。他原來也不是怎麼懂軍事的,但在教導團也學了好長時間。所以對李克帶來的德國軍事理論,他還是樂意接受的,特別是軍事名著《步兵論》,讓他非常痴迷。
但隨著反圍剿的進行,方雲很快就發現了理論和實際的差距:帝國軍隊用的碉堡戰術,革命軍用的也是碉堡戰術。不同的是帝國軍隊的碉堡是鋼筋水泥做的,革命軍的卻是木頭、石頭混著泥土壘的!論裝備,帝國軍隊比革命軍要強多了,革命軍還有不少部隊是拿梭標、大刀作戰的,大部分還是火鏟(有點像沙槍,從前面灌黑火藥和鐵砂),還有就是革命蘇區特色的木火炮(用質地堅硬的樹木做的一種炮,有點像放大了的火鏟)。
雖然精神的力量可以無窮放大,革命軍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令帝國軍隊頗為頭痛,但是,再強大的精神力量離開的物質的支援,也是蒼白的。高漲的革命精神在帝國的精良的軍備面前碰了一個頭破血流。
這仗打起來的結果就不用說了,數十萬革命軍戰士就這樣被活生生地消耗掉了。在廣昌戰役結束後不久,為了儲存力量,中央革命軍被迫離開江西瑞金,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轉移。
中央革命軍轉移的時候又沒有什麼經驗,來了個大搬家,什麼物品都帶,結果近十萬的部隊行軍緩慢,被帝國軍隊銜尾追擊,損失過半。最後是在中央蘇區政府主席華澤民和中央軍委主席周衛國的嚴令下,中央縱隊在湘江拋棄了多餘的、不必要的輜重物品後,方才脫身。而方雲所在部隊在配合教導團完成了殿後防禦戰後,被編進了近衛團第一營一連參加阻擊戰。在革命軍中央縱隊全部過湘江後,方雲隨部隊也退到湘江西岸參加防守,參加殿後阻擊戰。
“班長,你說敵人會不會打上來?”牛娃的聲音響起,把方雲從回憶的思緒中拉回現實中。方雲頭動也不動的看著對面敵人的陣地,答道:“會的,但我們的任務就是死守在這裡,掩護黨中央撤離。牛娃,你怕不怕?”
“不怕!”牛娃眼睛盯著對面的敵人的身影,有股怒火在眼裡燃燒起來。方雲聽他回答得堅定而憤怒,心裡不由黯然。他知道牛娃的家人全部被還鄉團活埋了。牛娃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