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吧。
這還是當初那個“甕牖繩樞之子”嗎?!農民朋友們不禁高聲驚呼:“夥頤!涉之為王沈沈者……”這是一句著名的成語,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哇塞!陳勝——陳王勝——大款勝!……你真深啊!”深就是高大深邃的意思,是原文的“沈沈”,通“深深”,形容宮殿崔峨。“夥頤”就是“哇塞”,而且不同的是,“夥頤”還帶有多的意思,是楚人的方言——總之不好翻譯。“夥涉為王”遂成為當時秦漢時期的一句成語。
這幫農民朋友被陳勝留住下來之後,不但不怎麼感謝陳勝,反倒極力給陳勝到處爆料。他們逢見宮廷裡的人,就嚼舌頭說:“陳勝少年的時候,穿的是露股裝,跟狗搶過食,還揹著他的小妹妹要過飯!”
這些超大無恥傳聲擴音喇叭把陳勝氣得夠戧,正好身邊有個馬屁精進言道:“留著這幫人在宮中到處妄言,對您的威信可不利。將來誰還會相信您是上天的選民,‘魚腹丹書’、‘篝火狐鳴’,這些包裝全被他們拆穿了。”
馬屁精的話確實說在了點子上。在當時,幹什麼都講出身,這是一貫的社會傳統,所以,傭耕朋友們散佈的那些“謠言”,對陳勝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它揭了陳勝的老底。陳勝怒了,於是把這幫老鄉,都殺了。打人怕打臉,罵人怕揭短,影星怕被傳是拍三級片的出身,革命領袖怕被說成是人。他們總要被說成是天煞星下凡、青蛇赤帝才好。
殺了這些傭耕朋友以後,司馬遷說,“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那就是說,在陳王宮裡,還有一批“故人”,這批故人是親陳王者,為他謀劃奔走的。那麼這些“故人”是不是農民呢?回答應該不是,因為他們不曾說陳勝曾經種地的事,也不曾被陳勝殺。那麼,如果這些“故人”不是農民,那作為與之對應關係的陳勝,是不是農民呢?那就應該也不是了!
這是推論陳勝不是農民的一個重要證據。
而且,如果陳勝起義前夕是農民,那他的農友在九百人裡必然有,早知道他是種地的了,這些早期的傭耕朋友過來說他,何至於要專門去殺呢?
種種跡象證明,陳勝少年一度為傭耕之後,壯年之後開始遊走社會諸層,不再是農民,他結交了各類賢俊“故人”,這些人在陳勝起義後迅速加入陳勝班底,忠於陳勝而且頗有能力,構成了陳勝呼風喚雨、統治全軍的“親陳勝者”,是他的核心小集團成員,有的還外出做了將軍或者監軍。
但是這幫人兔死狐悲,看見陳勝這麼同苦而不能共甘,大有勾踐之風,而且陳王也越來越驕奢了,於是紛紛找機會溜去。從此,陳勝身邊沒有貼心人了,沒有精忠能幹的心腹人了,陳勝成了光桿司令,只能勉強遙遙地節制著那些面附心不附、各懷其心的諸將們了。陳勝之敗,乃至最終悽慘地被叛徒謀殺,豈不指日可待。
也可以這麼說,如果陳勝勝利了,他以後也一定是個很獨裁的王或者帝。
瀟水附記:陳勝失敗的原因陳勝首先是輸在了一個“私”字上。
陳勝在起義時喊出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聽上去發聾振聵,實際上不夠高拔,反映出他的主要個人動機,是追求當“王侯將相”,所謀的是一種“私”的東西。他在“革命”過程中,沒有類似“均田地”那種為農民求利益的口號,而是以替六國復國作為政治目標和行動指導,一度號稱“大楚興”和“張楚”,替楚國復國的意思,但是他實際上沒有徹底貫徹這個政治目標,表現為不肯封立楚王族的後人,反倒殺了楚王族的人。所以,他所能號召大家的,只是一個“謀求王侯將相”這樣一種去當官發財、私心勃勃、不夠崇高的東西。
陳勝年少時曾因不能富貴而浩嘆,他在田頭悵恨久之,僅僅因為自己不能富貴。兩千年後我們看他,仍然能從他這個剪影中感到壓抑,感到他被自己的私慾壓迫得那麼不開心。他實在是個“私心”和“私慾”很重的人。而這樣的人是不適合做領袖的。因為你的私心和私慾太重,就會和別人的私心、私慾相碰撞,就會有矛盾,別人就會脫離你,你就當不成領袖。當領袖,要有容乃大才行,要有劉邦那種豁達,主動與別人共享利益的觀念。而且,推翻秦王朝這樣的大事,更要有一種為公奮鬥的政治大目標、大口號(或者是為農民利益,或者是為六國利益,但是他都沒有落實,前者未見他觸及——他也並不代表這一利益,後者則很快變形)作為綱領的。
現在,再返回去看陳勝殺傭耕朋友的事,也就不覺得奇怪和突兀了。問題也是出在了一個“私”字上。
作為一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