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士成,沒有受到重視,乃呈遞袁世凱。袁大喜,“以為鴻寶也”。並讚譽他說,“軍界之學子無逾公者”。'2'遂任命為督操營務處幫辦兼步兵學堂監督,以後不久即升為總辦,新軍兵法操典多經其一手修定。
王士珍(1861…1930),字聘卿,河北正定人。1888年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以後長期督辦正定鎮標隨營炮隊學堂。1894年率學生赴朝鮮,在平壤戰役中負傷。戰後隨聶士成駐蘆臺。1896年初,由武備學堂總辦蔭昌介紹投袁,先為督操營務處幫辦兼講武堂總教習。後被提拔為工程營統帶。此後,他和段祺瑞、馮國璋都發跡顯赫,號稱“北洋三傑”,'3'曾被人指為袁世凱的龍、虎、狗。
曹錕(1862…1938),字仲珊,天津人。武備學堂畢業後,先在宋慶軍中當哨官,後至定武軍當教習。轉入新建陸軍後,即被提拔為右翼步隊第一營幫統。不久,又升為學兵營統帶兼督操營務處提調。
張懷芝(1862…1834),字子志,山東東阿人。以監生考入武備學堂,畢業後又新建陸軍,先為右翼步隊第三營前隊隊官,至1900年升為炮隊第一營管帶。'4'
段芝貴(1868…1925),字香嚴,安徽合肥人。他的父親段日升是淮軍軍官,和袁世凱相識。袁把他從武備學堂調至新建陸軍,任命為督操營務處提調。
此外,王英楷、陸建章(1879…1918)、李純(1867…1920)、田中玉(1869…1935)、楊善德(1873…1919)、王佔元(1861…1934)、鮑貴卿(1867…1934)、田文烈(1858…1924)、陳光遠、何宗蓮、李長泰、鍾麟同、劉承恩、邱開浩、商德全、王汝賢、張永成、吳金彪、馬龍標、梁華殿等等,都分別擔任幫統、領官、哨官、哨長以及督操營務處稽查先鋒官或教習。
三、袁世凱一向以淮軍的後繼人自視。他一面籠絡武備學堂學生,一面廣為招納淮軍舊將,表示自己延攬人才,新舊並重,一視同仁。他留用了定武軍中的舊將龔友元、孟恩遠。又“訪求賦閒老將”多人,如薑桂題、任永清、張勳等,都委以重任。薑桂題(1838…1921),字翰卿,安徽亳州人,行伍出身,曾隸袁甲三部鎮壓捻軍。甲午戰爭時任總兵,以失守旅順被革職,仍留宋慶軍中效力。袁把他招至新建陸軍,任步隊左翼翼長兼第一營統帶。在徐世昌未到小站前,袁外出時,就由他代理軍務。張勳(1854…1923),字紹軒,江西奉新人。原在宋慶軍中不得意,投奔袁以後,即被派充工程營統帶,後又為行營中軍(相當於督練處的總務長)。袁曾通令全軍表揚他“忠勇樸勤,諳練營務”。'5'龔友元,安徽合肥人,以軍功保至記名提督,為新建陸軍右翼翼長兼第一營統帶。任永清,字裕庵,安徽蒙城人,從1863年至1870年在河南鎮壓捻軍,是袁世凱先人的舊部,由軍功歷保至記名提督。甲午戰前統帶淮軍勝字左軍各營。戰後遣撤,即投新建陸軍,為馬隊第一營統帶。此外,袁世凱還請求李鴻章、宋慶和聶士成等推薦了一些淮軍“人才”,如阮忠樞(1867…1917)、王懷慶、言敦源(1869…1932)等。由於阮忠樞是李鴻章薦舉而來,袁世凱非常重用。阮字鬥瞻,安徽合肥人,出身於淮軍將領家庭。1889年中舉。李鴻章以其“武閥能文,極加器重”,先後派他擔任北洋水師學堂漢文總教習,北洋軍械局總方案。1895年底由李鴻章推薦入袁幕。“入幕未幾,大倚任之,新軍軍制餉章文牘機務鹹出其手”。'6'袁保他的考語是所謂“才長心細,學博識優”。'7'1908年初,阮忠樞簡放順天府尹,抱怨說:“一歲所入五百兩,僅抵幕中一月薪金。”袁極力勸慰,並照常致送幕金。阮忠樞、言敦源等都是袁的重要參謀人員。
綜觀上述,可見新建陸軍的將弁幾乎全部出身於淮軍行伍或北洋武備學堂,就是袁的“家兵家將”也都與淮軍血肉相聯。所以人們稱其為“淮軍餘孽”是很確切的。而且,從組織上看,新建陸軍與淮軍一脈相承,仍舊保留著淮軍的基本特點。如將弁都由袁個人選募而來,官祿的予奪由袁的喜怒而定。這樣將弁對朝廷的忠心很自然地就轉移到袁的身上,一切以他的意志為轉移,形成“半私人性質”的軍隊。他們和袁之間的關係不是一般公務上的,而是帶有封建人身依附性質。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依附關係大都越來越深。此後,在袁世凱權力膨脹的過程中,他們都青雲直上,取得高官厚祿。袁世凱就是以這幫小站將弁為核心,結成一個封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