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難,以完功行。今唐半偈自超凡入聖,故難由心造,一妄一魔,心之妄定由他魔之妄定,至經之卷數即解之卷數,若要減增拼湊,解又非真了。”阿儺、伽葉與唐半偈拜受佛言,皆大生歡喜,合掌以為希有。拜罷,阿儺、伽葉就領了唐長老四眾同到珍樓下,細查前付藏經數目。卻是:
《涅槃經》四百卷
《菩薩經》三百六十卷
《虛空藏經》二十卷
《首楞嚴經》三十卷
《恩義經大集》四十卷
《決定經》四十卷
《寶藏經》二十卷
《華嚴經》八十一卷
《禮真如經》三十卷
《大般若經》六百卷
《大光明經》五十卷
《未曾有經》五百五十卷
《維摩經》三十卷
《三論別經》四十二卷
《金剛經》一卷
《正法論經》二十卷
《佛本行經》一百一十六卷
《五龍經》二十卷
《菩薩戒經》六十卷
《大集經》三十卷
《摩羯經》一百四十卷
《法華經》十卷
《瑜伽經》三十卷
《寶常經》一百七十卷
《西天論經》三十卷
《僧祇經》一百一十卷
《佛國雜經》一千六百三十八卷
《起信論經》五十卷
《大智度經》九十卷
《正律文經》十卷
《寶威經》一百四十卷
《木閣經》五十六卷
《大孔雀經》十四卷
《維識論經》十卷
《具舍論經》十卷
阿儺、伽葉與唐半偈細細查數,果是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查明瞭,阿儺因與伽葉暗暗的商量道:“還是與他去不與他去?”伽葉道:“佛祖分付,怎敢違拗?”阿儺道:“不是違拗佛祖,白手傳經,世尊原不歡喜,怎好輕易與他?”伽葉道:“昔年唐玄奘雖說不沾不染,還有一個紫金缽盂藏在身邊苦苦不捨,我恐他貪嗔不斷,故逼了他的出來。你看這個窮和尚,清清淨淨,一絲也不掛,就勒逼他也無用,轉顯得我佛門中貪財;況求解與求經不同,經是從無造有,解是掃有還無,著不得爭爭論論,莫若做個好人情,與了他吧。”阿儺沒法,只得又轉身對唐半偈說道:“聖僧既為唐王來求解,也該叫唐王盡個人情;今見聖僧到此,四大皆空,不好開口,只是太便宜了些。”唐半偈忙合掌稱謝。小行者道:“我們雖然便宜,解又不是你的,你們也沒甚吃苦,落得做人情,快付與我們去吧。”阿儺、伽葉只得上樓去外了寶藏,照賬於三十五部中將三十五種真解都查出,搬下樓來交與唐半偈道:“真解在此,聖僧可點明白收拾了。”唐半偈先跪受了諸解,放在案上,又合掌向二人稱謝了一番,然後叫小行者三人上前相幫查點。
原來真解沒甚繁文,多不過一卷兩卷,少只好片言半語,攏總收來僅有兩小包袱。收拾完了,就叫豬一戒、沙彌各捧了一包,同隨著阿儺、伽葉到極樂世界來見佛,拜謝繳旨。拜罷,世尊說道:“我這真解熱似洪爐,冷如冰雪,靈明中略參一點,便可起永劫沉淪;機鋒上少識些兒,亦可開多生迷錮。誠失路金丹,回頭妙藥也!此去雖東天孽重,無福能消,但你堅意西來,其功不淺,且去完此因緣,歸來受職。”唐半偈又啟請道:“前玄奘遵承金旨顯聖封經,至今尚然錮識,今既蒙頒解流傳,理合開經重講。又木棒一根,傳蒙恩賜,一路驅邪助正,大賴帡幪。今已歸西,不知還該繳上還該隨行?均乞金旨定奪。”世尊道:“真經暫封,原因失解;真解既至,則真經豈可仍封?即著汝將封皮揭去,敷宣妙義。倘有野狐須加棒喝,木棒聽汝擇人傳付,以代傳燈,不必回繳。我觀唐運將微,你去吧,莫誤善因。”唐半偈領旨,又繞佛三匝,拜謝了洪恩,又謝了眾聖,方叫豬一戒、沙彌仍將兩個真解包袱捧出,到了園外收拾好,放在龍馬身上馱了,叫沙彌牽著;行李仍叫豬一戒挑著,自卻與小行者緩緩隨行。
行不上數步,唐半偈忽自驚訝歡喜,看著小行者道:“徒弟呀,我這一會只覺性如朗月,心似澄江,滿身的血肉都化做虛空一般,來往可以自如,不似從前沾滯。”小行者道:“師父,恭喜!你初來時,未得真解,五官皆障,如今見了我佛,得了真解,妙義燻心,靈文刺骨,自然遍體通靈遊行無礙也!”遂叫住豬一戒、沙彌道:“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