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議為最後打敗蔣介石,有條不紊地奪取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從思想、政治、組織上作了重要準備。會議結束剛剛3天,濟南戰役打響,半個多月後,三大決戰的首戰遼瀋戰役炮聲響起,鄧小平在隆隆的征戰炮聲中告別毛澤東等,趕回寶豐縣北張莊村。一位老同志在日記中寫道:“10月7日,晴。鄧政委7日由邯鄲動身,不久即可見面,定帶回中央之指示,準備著瞭解中央會議情形;10月11日,晴。鄧政委由中央歸來;10月14日。鄧小平政委傳達中央九月會議精神。”
為了完成中央軍委關於淮海戰役前要攻佔鄭州的指示,鄧小平和劉伯承、陳毅於10月18日下達鄭州作戰基本命令後,又與陳毅於19日夜乘吉普車開赴鄭州前線。10月22日,兩人坐鎮禹縣(現禹州市),指揮中野第九縱隊等部解放了鄭州,黨中央專門來電。認為鄭州解放,隴海、平漢兩大鐵路樞紐為我掌握,這對於整個戰局極為有利,特電祝賀。當晚,鄧小平和陳毅驅車進入鄭州市。在鄭州的幾天中,發生了這樣兩件事。
一是批評警備司令員。攻克鄭州後,鄧小平、陳毅任命某縱隊司令員兼任警備司令員。這位司令員喜歡看豫劇,把市內警備任務安排好後,在一天晚上去豫劇院看戲去了。剛巧,鄧小平有事打來電話找這位司令員,結果沒有找到。看起來這是件小事。但鄧小平想得很多,認為這種苗頭必須抓住,於是便在中野所屬部隊中進行了通報批評。這件事當時就給予指戰員們很大震動。45年後,這位司令員向筆者說這件事時,仍表現出對鄧小平的敬佩之情。
二是打下鄭州後,某縱隊後勤部長到當時的鐵路部門去借汽車,並與對方發生了爭執。這位部長態度不好,鐵路部門一直告到了上級。其實,這位部長是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平時工作很負責任,一貫表現不錯,但鄧小平還是堅持撤銷了他的職務。用鄧小平的話說:什麼借?你是勝利之師,這是明借暗要,不是搶也是搶。當時,黨中央規定部隊解放城市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紀律、規定。這位部長恰恰是剛一進城就違反了群眾紀律,所以,不從嚴處理就不足以教育大家,處理了一個,就使很多人以後避免犯錯誤。這叫打一儆百。結果,車子交給地方,部長撤銷職務。該部長被撤銷職務後其錯誤還被通報全野戰軍,劉、陳、鄧還聯名致電中央報告北京。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淮海戰役成立了總前委,我當書記(1)
1974年底,毛澤東稱讚鄧小平“政治思想強,人才難得”。
淮海戰役是二野、三野聯合作戰,用毛主席的話說,二野三野聯合作戰,不只是增加一倍兩倍的力量,數量變,質量變,這是一個質的變化。淮海戰役成立了總前委,由五個人組成,其中三個人是常委,我當書記。……淮海戰役的部署決策是我根據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決定的。
——1989年11月20日鄧小平會見編寫第二野戰軍戰史的老同志時的談話
宿縣是關鍵,佔了宿縣,就把徐州和南面切斷了,實際上形成了對徐州的戰略包圍。
——鄧小平對子女們的談話
“圍師必闕”是《孫子兵法·軍爭篇》裡論及的用兵之法。意為圍攻敵軍,必網開一面,以示其生,使敵存去留之心,則戰守不固。若四面俱圍,敵必據險死守,鳥窮則搏,困獸猶鬥。《謀攻篇》認為,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意思是,10倍於敵能合兵包圍,5倍於敵能3面夾擊,1倍於敵能前後夾攻,勢均力敵能頑強抗擊,我寡敵眾能組織退卻。的確,中國古代和近現代戰爭史上的一些戰役、戰鬥,確鑿無疑地證明這個作戰原則的正確性。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很多軍事原則也需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鄧小平和劉伯承、陳毅在淮海戰役中,指揮所部奪取宿縣,搶佔永城,形成對敵四面包圍,聚而殲之的生動戰例,就是對“圍師必闕”的修正。
淮海戰役時敵我兵力對比是70萬對60萬,是人民解放軍發起三大戰略決戰中僅有的一次敵眾我寡條件下進行的戰役。以鄧小平為書記的總前委審時度勢,多謀善斷,觀照全域性,抓住關鍵。指揮中野、華野兩大野戰軍,在戰略分析基礎上大膽地實施戰役包圍。最後殲滅了蔣介石在長江以北的主要戰略集團,計萬餘人。奪取宿縣,截斷敵重兵集團的退路;搶佔永城,封閉南逃之敵的前門,可說是鄧小平等在指揮戰局時下出的兩步好棋。
堅決奪取宿縣,製造甕中捉鱉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