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變為重點進攻陝北、山東解放區的戰略,其間,胡宗南率部攻佔了延安。儘管這是一座毛澤東等故意留下的空城,蔣介石也滿心高興,乘飛機到延安的地面上站一站。他覺得佔領了中共中央、毛澤東住過10年的地方,這本身從精神上就可以鼓起自己部隊士氣,而打落人民解放軍計程車氣,連同進攻山東的戰況,蔣介石自以為是勝券穩操了。
可是,毛澤東不會白白讓蔣介石攻佔延安,他也要派部隊到南京附近看一看。他決心不等完全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就立即進入戰略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於是,他選擇了劉伯承、鄧小平率部擔任這一偉大的歷史重任。
1947年6月30日深夜,劉、鄧率4個主力縱隊共12萬人,在強大炮火掩護下從8個渡口,150公里的地段強渡黃河。這種情景雖然和兩年後鄧小平等領導的渡江戰役規模比之為小,但氣勢也是“很了不起的”。頃刻間,國民黨賴以防守的“黃河戰略”即告破碎。蔣介石急忙趕到黃河南岸鄭州,調兵遣將,企圖迫使劉、鄧十幾萬人馬背黃河作戰。而劉伯承說:“此時不打,更待何時?”鄧小平則借古喻今:“我們絕不去學韓信。在對待生死的問題上,我們只能有一種選擇。為著人民利益,我們要生存下去,讓敵人去跳黃河!”於是,劉、鄧指揮部隊適時發起了魯西南戰役。
魯西南戰役,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之戰。雖然國民黨軍調集了10個整編師、25個半旅,18萬餘人,又出動戰鬥機、轟炸機1500餘架次,但我軍以15個旅兵力,經過28天的連續作戰,殲敵4個整編師師部、9個半旅6萬餘人,迫使敵人先後從西北、山東、中原等地調集7個整編師、17個半旅馳援魯西南。從而有力地配合西北和山東我軍粉碎敵人重點進攻的作戰。
據說,美軍顧問組魏德邁將軍離華前曾對蔣介石說:我看到###攻破了足抵“四十萬大軍”的東方“馬其諾防線”。他們連續28天的戰鬥,消滅了“國軍”9個半旅。說他們“西竄”,實際他們在南進,說他們“失蹤”,實際他們在反攻!這可以說是為劉鄧大軍做的“總結”吧。
鄧小平生前,雖然沒有像劉伯承那樣專門撰文回顧大別山革命鬥爭的歲月,但卻多次談到大別山。可見印象之深,他說:
“大別山是一個戰略上很好的前進的基地。它靠近長江,東面一直頂到南京、上海、西南直迫漢口,是打過長江的重要跳板,敵人時時刻刻受到我們過江的威脅。往南一下就走一千里,下這個決心,真了不起,從這一點也可看出毛主席戰略思想的光輝。而這個擔子落在二野身上,整個解放戰爭最困難的是挑這個擔子,是挑的重擔啊。不是說消滅敵人九個半旅是挑了重擔,主要的是撇開一切困難,堅持地挺進一千里,挑的就是這個重擔。”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我這一生,這一個時候最緊張(2)
運籌帷幄,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古語指統兵將帥在軍帳內對軍略作全面策劃,現泛指策劃機要。1947年,根據黨中央、毛澤東指示,劉伯承、鄧小平作出率部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決策並付諸實施,生動地體現了毛澤東及劉、鄧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驚人膽識,顯示出他們高超的軍事謀略與嫻熟的軍事指揮藝術。
審時度勢,經略中原的戰略計劃,早在1947年5月,就開始在黨中央、毛澤東與劉伯承、鄧小平及陳毅、粟裕、陳賡之間醞釀了。
劉伯承、鄧小平清楚地記得:5月8日,毛澤東為軍委起草發給自己的指示電中就提出:為擊破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之敵,劉、鄧率部於6月10日前搶渡黃河,第一步向冀魯豫區與豫皖蘇區之敵進擊,第二步向中原進擊。同時,為在中原地區“長期立腳”,全軍應作充分政治動員,“使每個人明白政治任務,提倡吃苦耐勞、不怕困難”及作幹部、經費等項的充分準備。陳、粟所部準備於6月10日以後配合劉、鄧部大舉出擊。7月19日的指示電中則決定:將陳賡、謝富治等縱隊使用方向由北上援陝改為渡河南進。從戰略上協同西北野戰軍擊破重點進攻陝北之敵,同時協助劉、鄧經略中原。這時,堅守大別山區革命鬥爭的地方武裝派出幹部來到魯西南介紹大別山地區各種情況,對此,劉、鄧極為重視,專門致電中央軍委轉報上述情況介紹。一位老同志的日記中記載:“7月7日,鄭家莊。鄧政委說:楚毅同志從大別山來,你同陳鶴橋找他談談。因時間緊,一時陳未到,我先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