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次,挖牆腳。1934年年底,薛嶽部進入黔東,王家烈特從貴陽趕往薛部駐地歡迎,可是薛嶽竟避而不見,以示冷落。薛部使出了一個毒招,他們並沒有去黔北跟蹤紅軍,而是一直開往貴陽。薛部進入貴陽後,就樹立起招兵大旗,在王家烈的眼鼻子底下,招起兵來。由於薛部是蔣記嫡系部隊,軍糧要比黔軍優厚得多,以致王家烈部隊計程車兵紛紛逃到薛嶽的部隊,這等於是在挖王家烈牆腳,王家烈又恨又怕。
第三,相機攤牌,逼王就範。等一切都準備就緒後,蔣介石果斷地攤牌,逼王家烈交權。蔣介石命令自己的親信何成浚到貴陽,要王家烈在軍長和省主席兩職中選擇一職。此時的王家烈已是蔣介石牽在手中的“羔羊”,無膽也無力反抗,王家烈迫於無奈,讓出省主席而專任軍長。蔣介石立即下令免去他的貴州省主席的職務,派親信、接任,同時任命王為二路軍“追剿”總指揮。
第四,釜底抽薪。蔣介石到了貴陽以後,隨行的陳誠主張殺掉王家烈,蔣考慮到王家烈擁有2萬人馬,殺了王家烈恐怕王的部下發動暴亂,不利於以後統治貴州,於是,沒有采納陳誠的進言。蔣介石雖然不殺王家烈,卻要逼迫他下臺。以軍餉卡王家烈,搞釜底抽薪。蔣介石令王家烈將所屬的2個師5個旅15個團縮編為2師轄6個團。因王的部隊分駐各縣,蔣介石又不準王部集中,這樣王部沒有辦法實施整編。蔣介石藉故,指使督辦大員不整編就不發軍餉。後來蔣介石出面做好人,同意發軍餉給王部,但又規定未經他點編,只發給每月伙食費10萬元。而當時王家烈的部隊官兵有2萬餘人,這點錢連打發飯錢都不夠,更不用說其他費用了。即使是10萬元的軍餉,也只是一個空頭支票,實際上還是分文不給,使得王家烈處境困難。蔣介石還指使人在王部內部做手腳,煽動黔軍官兵起鬨鬧餉,反對王家烈。用重金收買王家烈手下的師長何知重、柏輝章,然後由二人慫恿部下向王家烈鬧餉。
在內外逼迫下,王家烈連發四次辭職電給蔣介石,蔣介石立即召見王家烈到貴陽,王家烈便要求免去軍職,出外考察。蔣介石見去掉王家烈實權的目的已經達到,便全心全意挽留說:“辜負你了!在國內各地看看就行了。”於是便給了王家烈一個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的頭銜。王家烈見大勢已去,不得不就範了。
評析:
蔣介石趁“圍剿”中央紅軍之機,使用“順手牽羊”之術,成功地制服了王家烈。就他解決貴州地方實力派而言,他的謀劃比較周全。從中可以看出,對於謀略家來說,“順手牽羊”不是即席之作,不是“守株待兔”,而是主動設局,相機而作,謀劃必須周全,意圖必須隱秘,行動必須果斷。這樣的權術,對於蔣介石這樣的工於心計、心狠手辣、薄情薄義之輩,那是隨手拈來。
後來,王家烈對人說:“中央軍對待貴州人,比帝國主義對待殖民地還不如,帝國主義雖然兇惡,但非不得已時,不會板起面孔,露出兇惡的面貌,而中央軍則隨時耷拉著臉皮對人,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示他的威嚴一樣。真是欺人太甚!我們貴州人今天實在有亡省的沉痛感覺。”這是借表達對“中央軍”的不滿,來發洩對蔣介石用毒辣的計策讓他臣服的控訴。蔣介石這個“強龍”,雖然用“順手牽羊”之計擒拿了王家烈這個“地頭蛇”,但壓不住王家烈的心頭之恨。
術篇第72節 偷樑換柱(1)
偷樑換柱,意在控川
“偷樑換柱”一詞源出於《帝王世紀》,曰:“紂倒曳九牛,撫梁易柱。”說的是殷紂力大無比。後來人們把這一詞語轉義為對兵家、權謀家的一種計謀的表述。意指:“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曳其輪也。”在權謀上,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變事物的內容或事情的性質,以達到矇混欺騙的目的。在軍事上,聯合同盟軍對敵作戰時,反覆變動盟軍的陣容,藉以換掉盟軍的主力,等待它自己敗落,然後再乘機把它兼併。在諸侯林立的古代,或者在軍閥割據的近代,所謂盟軍,不過只是一種暫時的聯合而已,所以“兼併盟友”是常見的事。蔣介石在解決四川軍閥劉湘軍閥勢力曾採用了此術。
事例:
在古代,四川號稱天府之國。近代以來仍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但四川被大大小小的軍閥割據,蔣介石早就想插足四川,由於一直忙於其他要事,此事暫時顧及不上。而四川大小軍閥雖然內部烽煙常起,連年內戰不休,但是對蔣介石的防範卻是目標一致,他們堅決反對蔣介石染指四川。抗戰爆發以後,蔣介石把實施“以空間換時間”的所謂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