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心好了。 他非常相信命,不過這個命不是普通算命的命。 他說自文王死後,五百年來,中國文化衰落到現在,難道中國文化的命運真要斷了?不要流傳嗎?如果上天有意一定要把我們中國文化的根基斷絕,那麼就應該是我一輩子都不會接觸到文化,可是事實上我要擔負起這個責任來。 假如說上天並無意斷絕中國文化的根本,而要讓他流傳下去,那麼今日就還要留著一點。 如是這樣,老實說,我今天對於中國文化,是全心全力貢獻在這件事上;也只有我對於中國文化,能夠接受、能夠發揮。 像這樣,那麼你們放心,我死不了,匡人也不會把我殺死。我們看到孔子在一個這樣危險的情況下,他始終不以宗教精神,來個禱告,求神保佑。 再說,這個時候,他如果談軍事精神,把學生馬上一組織,變成戰鬥的力量,也很容易。但是他不來這一套,所以他始終是“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他始終建立一個人文之道,處一切人、事,要自己增加自信。這一段說明他作人處世,處困難當中的精神。他這一次困難,如果不是身歷其境的人,不容易體會。 等於現在和年輕人講抗戰時期的情形,講死了他們也體會不出那種味道。 沒有跑過警報,沒有躲過炸彈,沒有逃過難,那種味道年輕人始終不知道的。孔子當時的處境是萬分危險,但他始終不動聲色,
476
子 罕 第 九364
不在乎。 他反而慰勉學生,放心!死不了的。 中國文化的責任落在我們的肩膀上,上天有意斷絕中國文化,那是我們該死。 假使上天無意斷絕中國文化,那我們不會死的。 這是孔子處患難中的精神。
良冶之門多鈍鐵
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
何其多能也?
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 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大”讀“太”
,大宰是春秋時代的職官名稱。 有位大宰問子貢說,孔夫子這位老師,真是聖人,他為什麼這樣淵博,樣樣都會?子貢當然捧自己的老師,他說,那當然!天生的聖人,(等於現代說“他是當聖人的天才”。)
而且學問又淵博。後來有人把他們的這段談話報告孔子,孔子聽了這個話就說,你們以為大宰真的瞭解我嗎?不然,因為我是孤兒出身,從小從艱難困苦中站起來的,貧賤中什麼事情都做過,人世間一切人情世故都通達了,所以對於人世間乃至下等的事都懂。君子對自己要求很高,始終怕自己人生經驗不充足,誰夠得上稱學問淵博呢?這種都是恭維的話,不能聽信的,天下的知識是求不完的。《莊子》也有一段話說:“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生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求無限的知識,太危險了。 這個道理是
477
464論 語 別 裁
很對,但對年輕的學生,這下半截話,我們就打住不講了。否則,他們正好引《莊子》這句話為不讀書的理由。孔子這裡講的“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由此我們回過來看東西兩方面的文化,人類的歷史中凡是成大功、立大業、做大事的人,都是從艱苦中站起來的。而自艱苦中站出來的人,才懂得世故人情。 所以對一個人的成就來說,有時候年輕多吃一點苦頭,多受一點屈折艱難,是件好事。我經常感覺這二十多年在臺灣長大的這些青年們,大學畢業了,乃至研究所也畢業了,這二十多年中,從幼稚園一直到研究所,連一步路都不要走。在這麼好的環境中長大,學位是拿到了,但因為太幸福了,人就完蛋了,除了能念些書,又能夠做些什麼呢?人情世故不懂。 真正要成大功、立大業、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 老實說,我們這老一代,比他們都行。 為什麼?我們所經歷過這一時代的大亂,今日的年輕人看都沒有看到過。 逃難、餓飯、國破家亡的痛苦,更沒有經歷過;也許說在電影上看過,但那是坐在冷氣裡的沙發上看的。 學問是要體驗來的。 所以孔子的這句話,要特別注意。
古之學者為己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牢是孔子的學生琴子開。他說,孔子說“吾不試,故藝。”
478
子 罕 第 九564
這句話很妙了,如以現代觀念來說笑話,孔子沒有參加聯考——考試,所以學問淵博了。好像反過來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