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們熱衷於籌劃未來,愛好制定多種備選方案,為有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做準備。既然這樣,何不順便也為來世做做準備?萬一死後有輪迴呢?那不也是有可能出現的一種緊急情況嗎?
每個人的世界觀都應由自己去建立,盲目或被迫接受他人的觀點都是對生命的不尊重,但是封閉內心、固守成見同樣是對生命的不尊重。
我想,對輪迴半信半疑的人們,不妨採取“科學”的態度,承認自己不知道輪迴是否存在,同時不排斥瞭解更多關於輪迴的知識。畢竟從古至今還沒有哪位聖哲否認過輪迴的存在,你也沒有必要急於下一個石破天驚的結論。
藏族人非常注重精神修持,這源於藏族人對無常的深刻認知和對因果的堅信不疑。皈依佛、法、僧三寶對藏民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如果不是佛陀透過他累世的修行探索,最終覺悟了生命的真相,並且慈悲地把他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與我們分享,恐怕我們到現在還在盲目地摸索,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又要往哪裡去。
就像有人說的那樣:“我活著是因為我生出來就是活的,就得活到死,儘管活著沒意思,也無可奈何。”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心裡便充滿了對三寶的感激。如果佛陀沒有講法,他的追隨者們沒有把珍貴的教法傳承下來,使我在兩千五百年後得以聽聞、實踐,那麼說這種話的人就是我,如此迷惘、無奈的人就是我!
佛陀在覺悟之後發現所有眾生都是本自圓滿具足的,都有覺悟的可能。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好訊息,否則,看看我們五毒俱全的現狀,我們真不知道自己就算好又能好成什麼樣子。
佛陀不僅指出所有眾生都可以覺悟,而且耐心地教導我們如何消除迷惑。他告訴我們道理,又教我們如何去印證、檢驗那些道理。他針對人們不同的習氣、偏好、特點,以不同的方式開示真理、激發靈感、鼓舞信心。
我們在輪迴裡漂泊有多久,我們的迷惑就有多深。
佛陀說在他無數次的轉世中,僅轉生為白狗,死後留下的白骨,堆起來比須彌山還要高,而我們在輪迴中沉溺的程度只會比這更嚴重。現在,我們想改變這一切,就必須依賴有效、有力的方法。追求覺悟的過程,就像在一個無邊無際的迷宮裡突圍,沒有佛法的指引,我們永遠都將被困在裡面,原地打轉。
有一些人,是佛陀的追隨者,據說也是佛陀的化身,他們會出現在我們身邊,訓練我們突圍的技巧,與我們並肩作戰。讓我們即使在最困惑、艱難的時候,也不喪失覺悟的信心,因為透過他們,我們看到覺悟的確是可以實現的。
佛陀時代的印度是一個精神修持者的國度。社會各個階層中都有大批人致力於探求精神解脫之道。他們嘗試各種方法,一些人達到很高的覺知程度,但最終只有佛陀證悟了圓滿無漏的智慧,洞見了諸法實相。
許多人向他請教後,認識到自己在修行上的問題,於是決定改正或放棄以往的修行方法,而誠心接受佛陀的指導。他們懷著敬意向佛陀表達這種決心,後來成千上萬的人在佛陀面前或者透過佛陀的追隨者表達了這種決心。
這種心與心的傳遞便是教法的傳承。當你決心敞開心胸,毫無成見地向佛陀學習解脫之法後,需要在一位具有教法傳承的修行者面前,透過身體和語言的行為把自己的決心莊重地表達出來。這不是形式主義。
修行的過程涵蓋身、語、意三個方面,所以在修行的起點,身、語、意皈依具足才是圓滿的緣起。之所以要在有教法傳承的人面前皈依,是因為這樣做,你的決心將融入無數前輩、同輩及未來學佛者的決心之海中。它將不再是你一個人的決心,而是無數人共同的決心,並與佛陀的圓滿智慧一脈相承。
想象一下,這是多麼巨大的心的力量。身、語、意具足,內心做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決定,修學者便得到了皈依的戒體。身、語、意之中,最重要的是意皈依,即對佛陀的教誨真心認同,相信佛法一定能幫助自己了悟本心,相信僧寶的護持和引導。
我成長的年代幾乎看不見佛像、經書和僧侶,人們對三寶的信仰卻沒有動搖,包括我在內,很多孩子也知道向三寶祈禱。後來我接觸的人多了,發現並不是人人都知道如何祈禱。許多人都沒有足夠的勇氣承認自己需要幫助,並且謙遜地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
我喜歡念心咒,而念珠在當時根本無處可尋。記得我們一群孩子常跑到山上去採柏樹籽做念珠。柏樹籽非常堅硬,穿針引線把它們穿成念珠是很費工夫的,而我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