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別。
兵書有其產生、發展的內在規律,而這個規律又受中國歷史發展總規律制約,尤其受戰爭實踐、政治、科學文化等因素的制約。總括兵書發展歷史,大致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即萌芽與產生時期、成熟與發展時期、興盛與衰落時期。
第二節兵書從萌芽、產生到成熟、發展(殷商至隋唐)
兵書的萌芽和產生時期--殷商至西周的兵書。
我們在前邊第一章第二節〃兵書的起源〃中已討論過,兵書萌芽於殷商,產生於西周。商代出現記載戰爭和軍事實踐活動的甲骨文,標誌著兵書開始萌芽;西周《軍政》、《軍志》的問世,則是兵書產生的標誌。兵書的產生時期是向成熟時期過渡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兵書對戰爭和軍事問題尚缺乏系統完整地論述,正因為這樣,所以這一時期沒有流傳下來一部完整的兵書。
兵書的成熟和發展時期--春秋至隋唐的兵書。
春秋至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兵書的奠基時期,其兵書最有代表性,具有如下幾個共同特點:(一)同處於冷兵器時代。
儘管唐代發明了火藥,但尚未廣泛應用於戰爭,因此這個時期的兵書所反映的是冷兵器時代的軍事思想。(二)理論色彩濃的兵書較多,這些兵書一般都對戰爭與軍事的重大問題進行論述,能從哲理的高度論兵,被封建王朝官定為〃武經〃的七部兵書即《孫子》、《吳子》、《司馬法》、《尉繚子》、《六韜》、《三略》、《李衛公問對》均產生於這一時期。(三)全部是寫本書。西漢之前寫在竹、木簡和縑帛上,東漢以後逐漸由紙代替了竹木和縑帛。唐代雖然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但多用來印製當時社會大量需要的日曆、佛經等書籍,還沒有發現用來印製兵書。(四)發展趨勢由高及低。春秋兵書成熟,伴隨而來的是第一次發展高潮,接著西漢又出現整理兵書的高潮,東漢以後進入發展低潮,到唐代時李靖對這一發展時期作了總結,標誌這一時期的結束。這一時期又可分為春秋、戰國、西漢、東漢到隋唐幾個發展階段。
一、兵書成熟和第一次發展高潮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的兵書《孫子兵法》是兵書高度成熟的標誌,而吳起、孫臏、尉繚等一大批兵學家及其軍事著作的出現標誌著兵書發展高潮的到來。兵書在這一時期成熟和得到高度發展不是偶然的。
西周為兵書成熟奠定了基礎。西周兵書《軍政》、《軍志》和其他史籍如《周易》、《尚書》、《詩經》等對戰爭和軍事問題進行了總結和概括,積累了軍事史料,為春秋時期的兵學家們提供了豐富的思想養料。孫武順應歷史潮流,廣泛吸取前人的優秀軍事成果,結合研究春秋時期的戰爭和軍事實踐經驗,才寫出了不朽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不僅直接引用了《軍政》、《軍志》的論述,而且吸收了《周易》中的哲理思想和《尚書》、《周禮》、《詩經》等先秦典籍中的軍事思想養料。
春秋戰國為兵書的成熟和發展提供了社會條件。恩格斯說:〃新的軍事科學是新的社會關係的必然產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562頁)春秋戰國是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代表新興的封建制生產關係的新興地主階級向奴隸主階級展開激烈鬥爭。春秋以降,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戰爭頻繁,規模日益擴大。以往傳統的戰爭模式,如〃聞喪不伐〃(遇到敵人的國君新死,停止征伐),〃君子不重傷〃(對受傷之敵不再傷害),〃不擒二毛〃(不俘虜有白髮之敵),〃不鼓不成列〃(不攻擊沒有擺好陣勢之敵)等等,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戰爭要求,一批新興地主階級的軍事代表人物首先對落後的軍事思想進行了批判,提出了新興地主階級的進步軍事思想。曹劌、子魚、伍員、魏舒、子元、孫叔敖、孫武、吳起等都是當時傑出的代表。諸侯列國或為了生存,或為了爭霸,或為了統一、廣攬軍事賢才,鼓勵創立軍事新說,為當時的兵學家們提供了活動的廣闊的舞臺。一方面,新興地主階級以及戰爭的客觀要求,強烈地刺激著兵書的發展;另一方面,頻繁戰爭積累的經驗和新興地主階級軍事思想的發展,則為兵書的撰寫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同時,春秋戰國時代又是〃百家爭鳴〃的時代,為兵書的發展提供了活躍的學術環境。各種軍事學術觀點互相爭鳴,各種兵學流派競相著書立說,使兵書得到長足的發展,漢初張良、韓信整理兵書時就得到一百八十二家。
春秋戰國時期的兵書數量多,而且流傳下來的數量也多,說明這一時期的兵書質量普遍比較高,揭示了一些戰爭的一般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