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 (第3/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見後人提及。汪宗沂推測,〃未立學官,未見書目,當由書未編成〃。所以,他以個人的力量對李靖兵書進行了輯佚。主要從唐杜佑《通典》、《杜牧孫子注》、宋《太平御覽》、《武經總要》、明唐順之《武編》等書中所引佚文,參互輯錄,分類編排,區分為上、中、下三卷,共三篇:
一將務兵謀,二部伍營陣,三攻守戰具。關於輯佚的原則,在凡例中指出:輯者認為本非《衛公兵法》而他書誤注者不錄;凡佚文在《通典》未註明著者而又不見他書註明者,無憑取信,暫從缺。說明輯佚的標準是比較嚴的。書後附有《舊唐書李靖傳考證》。此書將散佚的李靖兵法資料彙整合帙,為研究李靖軍事思想提供了很大方便。雖不能窺李靖兵法之全貌,已可從某些方面反映李靖在繼承前人軍事思想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的用兵特點,如主張〃將之上務在於明察而眾和,謀深而遠慮〃,〃用兵上神,戰貴其速〃,同時,又要懂得〃卷跡藏聲,蓄盈待竭,避其鋒勢,與之持久〃,〃決勝之策者,在乎察將之材,能審敵之強弱,斷敵之形勢,觀時之宜利,先勝而後戰,守地而不失〃,〃賞罰不在重,在必行;不在數,在必當〃等。再如,在審察敵人之形方面,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出了〃敵有十五形可擊〃,即新集、未食、不順、後至、奔走、不戒、動勞、將離、長路、侯濟、不暇、險路、擾亂、驚怖、不定。
《汪氏兵學三書》現存版本有清光緒甲午(1894年)避舍蓋公堂校刊本、刊本、光緒乙未(1895年)漸西村舍彙刊本等。
下編現存兵書簡目
說明:
下編文體雖然與上、中編不同,但它們之間卻有一定的內在聯絡。上編是從宏觀上探討歷代兵書的源流、發展、價值和影響等;中編是從微觀上對不同類別的具體兵書進行較詳細介紹,但因歷代兵書數量很多,不可能一一詳加介紹,故有下編之設。下編以目錄學的方法揭示歷代兵書的基本情況,並給讀者進一步研究兵書提供查詢線索。根據這一目的,此前曾編出《中國兵書知見錄》,但應解放軍出版社的要求,已先期出版。現據《知見錄》縮編《現存兵書簡目》,作為下編的內容,以便鳥瞰現存兵書的概貌。《簡目》對《知見錄》個別著錄不確之處進行了訂正,並增收了一些現存兵書。對《簡目》編纂中的有關問題作如下說明:一、中國兵書有其特定的內涵和外延,一般是指清王朝滅亡(即1911年)以前中國人著的有關軍事方面的古籍;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的有關軍事方面的論著、翻譯外國的軍事著作,一般不再稱為兵書,而稱為軍事著作或軍事譯著。所以,本目錄收錄的內容範圍和時限是1911年以前的兵書及以後對這些兵書的研究、註釋、校勘、譯文、解說、影印、翻刻等著作。
二、中國兵書卷帙浩繁,種類繁多,有的一部兵書涉及兩個以上主題,歷代著錄不盡相同,具體一書歸類分歧亦頗大,如《宋史藝文志》以《戰國策》為兵書,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將有些兵書列於子部之天算、術數、道家,史部之雜史、傳記、地理、政書等類。本目錄兼採各家之長,力求避免收錄過寬或過窄,舉凡軍事理論、用兵方略、兵制、兵器、名將傳、軍事地理、軍事後勤、軍事佔侯、兵法史,以及軍事叢書等均視為兵書,予以收錄,惟戰史大多記政治、經濟、外交等內容,屬歷史學範疇,諸如《左傳》、《戰國策》等不予收錄。
三、中國古籍版本複雜,同一種書的不同版本往往內容和卷數差別甚大,乃至書名亦有變化。目前對於版本與種數的關係認識尚不統一,著錄亦不盡相同。依古籍編目傳統觀念,同一書之不同版本各算一種。本目錄為減少篇幅,同一書的不同版本一般不再單獨著錄,在該書版本項內著錄各種版本;對於書名或卷數與該書標目不同者,在版本項內註明。
四、本書目凡確知藏書地點者,註明藏書地點(收錄在《中國叢書綜錄》中的兵書,可藉助《綜錄》查詢其藏書地點,本目錄不再著錄藏書地點;建國後出版的兵書各館大都有收藏,亦不著錄藏書地點);凡確知存世但未詳藏書地點者,註明資料來源。
五、兵書叢書著錄子目。為節省篇幅,其子目一般不再作分析著錄。
六、著錄格式:書名項著者項版本項(藏書地點)
註釋叢書子目本目錄以書名為標目,字型大於其它各項,回行時比書名第一字縮排三字著錄;著者項、版本項、註釋、叢書子目比書名縮排二字著錄,回行時縮排三字;藏書地點在版本項後空一字並加括號著錄,國內(臺灣省除外)藏書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