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3/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聚米集;山東志(培新錄)。
第八卷陝西:焚餘集序;文武庫序;輿地全覽序;皇輿志略序;文武庫陝西全說;居諸編陝西全說(鞏昌培補入);聚米集;陝西志(培新錄,內有培辨);九邊全圖說河套、延綏(即榆林)、寧夏、固原、臨洮、甘肅;萬季野經濟說九邊言陝西諸邊。
第九卷河南:焚餘集序;文武庫序;輿地全覽序;皇輿志略序;方輿勝略序;文武庫河南全說;居諸編河南全說。
第十卷四川:焚餘集序;文武庫序;輿地全覽序;皇輿志略序;文武庫四川全說;居諸編四川全說。
第十一卷浙江:焚餘集序;文武庫序;輿地全覽序;皇輿志略序;文武庫浙江全說;居諸編浙江全說(內有培辨)。
第十二卷湖廣:焚餘集序;文武庫序;輿地全覽序;皇輿志略序;文武庫湖廣全說;居諸編湖廣全說(內有培辨)。
第十三卷江西:焚餘集序;文武庫序;輿地全覽序;皇輿志略序;文武庫江西全說,內有缺略,予以一統志補之,予復有所說;居諸編江西全說,內有缺略,予以一統志補之,予復有所說,且五公原文稍刪之。
第十四卷福建:焚餘集序;文武庫序;輿地全覽序;皇輿志略序;方輿勝略序;文武庫福建全說;居諸編福建全說;爵秩全覽言福建;王昆繩輿圖指掌論福建。
第十五卷廣東:焚餘集序;文武庫序;輿地全覽序;皇輿志略序;文武庫廣東全說;居諸編廣東全說(內有培辨);爵秩全覽言廣東;王昆繩輿圖指掌論廣東。
第十六卷廣西:焚餘集序;文武庫序;輿地全覽序;皇輿志略序;文武庫廣西全說;居諸編廣西全說;爵秩全覽言廣西;王昆繩輿圖指掌論廣西。
第十七捲雲南:焚餘集序;文武庫序;輿地全覽序;皇輿志略序;文武庫雲南全說;居諸編雲南全說;聚米集;爵秩全覽言云南;王昆繩輿圖指掌論雲南。
第十八卷貴州:焚餘集序;文武庫序;輿地全覽序;皇輿志略序;文武庫貴州全說;居諸編貴州全說。
第十九卷秦邊紀略:全秦邊衛序(內入耐安氏說);蛟湖趙公識(內入培一說);河州;西寧衛;莊浪衛;涼州衛;甘州衛;肅州衛;靖遠衛;寧夏衛;延綏衛;西寧邊堡;莊浪南邊;涼南邊堡;甘州南邊;肅州南邊;肅州北邊。
第二十卷秦邊紀略:甘州北邊;涼州北邊;莊浪北邊;靖魯邊堡;寧夏邊堡;延綏邊堡;近疆自西寧東南接河州起折西北接莊浪界止;自莊浪西南接西寧起折南折西涼州界止;自涼州東南接莊浪起西接甘州東界止;自甘州東南接涼州起甘州西南接肅州界止;自肅州東南接甘州起迤西折東甘州西北界止(附嘉峪哈密路程);自甘州西接肅州起東北接涼州界止;自涼州西接甘涼起東接寧夏界止;自寧夏西接涼州起東接河套界止;自寧夏東北起榆林東北止皆河套(以上俱系近疆);外疆;近疆西彝傳;河套部落;附蒙古四十八部落考略;嘎爾旦列傳。
《灰畫集》雖然是一部軍事地理著作,又多錄自他書,但是由於它溶鑄了李培一生的研究成果,在選材、立論方面都有可取之處。其主要論點有:(1)方輿是經國用兵之本。認為征戰、攻守、興廢、成敗、利鈍、得失,並耕屯、鹽鐵、經國、阜民諸大政,無一不本之於方輿。(2)形勢與德政相依附,缺一不可。指出:〃形勢猶身,德猶氣也。無身則氣何附,氣盡而身立亡。是以無德者雖險不守,有德者乘勢而王,兩俱要也。〃(卷一《邊腹總論》)(3)天下大勢猶人身,肩背手足要〃相承而奉元首,以聽命於心。〃(卷一《邊腹總論》)認為京師是元首,玉門、遼陽、上谷、雲朔是肩背,河渠是咽喉,伊洛、湘漢、江淮之間是腹心,齊魯秦晉是左右手,閩蜀是兩腋,交廣滇粵是足。要使肩背厚實,咽喉暢通,腹心堅實,左右手、腋強硬,各部分相互配合,共衛京師,聽命於朝廷。這樣便能形成堅強的全國防衛體型。(4)邊外防邊,河外防河。李培在《山西大同邊說》中說:〃邊外防邊,河外防河,真大略也。〃乃〃萬古永安之長策也。〃還具體提出:〃為今日計者,莫若急收河套(注:寧夏東北至榆林北),遠逐於外,復豐(注:內蒙呼和浩特東北)、勝(注:內蒙托克托)、三受降城(注:內蒙包頭市西、托克托南和杭錦後旗),設險而為塞,直出據陰山,以扼其吭,再東復開平(注:內蒙正藍旗東)、興和(注:河北宣化)、大寧三衛,西復敦煌、玉門、陽關,以通西域諸國。〃(5)興修水利,以富京師;植樹造林,以制敵騎。李培認為,〃水利興而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