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述國君必勝之道和有關行軍作戰訓練的問題;《兵令上第二十三》,主要討論政治與軍事的關係及列陣交鋒的內容和要求等,提出〃以武為植,以文為種〃的觀點;《兵令下第二十四》,主要講述戰場紀律條令及嚴格執行條令與戰爭勝利的關係。
《尉繚子》繼承並發展了《孫子》、《吳子》等的軍事思想,具有戰國時代的特點。它具有樸素地唯物主義的戰爭觀,反對用唯心主義的天命觀指導戰爭,提出〃天官時日,不若人事〃的進步觀點。它認為戰爭有正義與不義之分,反對不義之戰,支援正義戰爭,〃兵者,所以誅暴亂,禁不義也。〃主張〃王者伐暴亂〃的戰爭要以〃仁義〃為本。還認為〃兵者兇器也,爭者逆德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既要〃慎戰〃,又不能〃廢兵〃。在戰略上它提出了許多精闢的見解,這集中反映在它對軍事與政治、經濟的關係的論述方面。它把軍事和政治形象地比喻為〃植〃(枝幹)、〃種〃(根基)和〃表〃、〃裡〃,指出〃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武為表,文為裡,文所以視利害,辨安危;武所以犯強敵,力攻守也。〃意思是政治是根本,軍事是從屬於政治的,這與兩千年後的克勞塞維茨的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他認為經濟是治國之本,是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主張發展耕織,〃明乎禁舍開塞,民流者親之,地不任者任之。夫土廣而任則國富,民眾而治則國富。富治者,民不發軔,車不出暴而威制天下。〃《尉繚子》注重戰前思想、物質和組織的準備,主張〃權敵審將而後用兵〃,〃凡興師,必審內外之權,以計其去,兵有備闕,糧食有餘不足,校所出入之路,然後興師伐亂,必能入之。〃注重奇正的靈活運用,認為〃故正兵貴先,奇兵貴後,或先或後,制敵者也。〃主張集中,認為〃專一則勝,離散則敗〃。進攻時,主張出其不意,先發制人;防守時,主張守軍和援軍要〃中外相應〃,守與攻相結合。
《尉繚子》的治軍思想很豐富,重視將帥的政治品德和個人模範作用,要求將帥秉公執法,恩威並施,吃苦在前,臨戰忘身,為人表率;重視部隊的行政建設,制定了較完備的戰鬥、內務、紀律條令,是研究先秦軍制史的重要資料;注重軍隊的訓練,論述了訓練的目的、方法、步驟及訓練中的獎懲制度,提出從最基層起逐級教練,最後合練的訓練方法;重視賞罰,提出〃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殺[賞]一人而萬人喜者殺[賞]之;殺之貴大,賞之貴小〃的思想,在書中記述的各種條令條例中都有賞罰的具體規定和要求。
《尉繚子》問世後,受到歷代統治者和兵家的重視。唐魏徵將其收進用於經邦治國的《群書治要》之中,宋代被官定為武學經書,後世兵家多有引述。很早就傳到日本,日本研究、譯註《尉繚子》的兵書有慶長十一年(1600年)元佶《校定訓點尉繚子》、林道春《尉繚子評判》等三十餘種。此外還有朝鮮刊本。《尉繚子》是一部具有重要軍事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的兵書。也應該看到《尉繚子》中也存有封建階級的糟粕,如鼓吹用嚴刑酷法來維持紀律的執行等,是剝削階級軍隊官兵對立的產物,是我們所堅決反對的。
《尉繚子》現存最早的版本是銀雀山西漢墓出土的竹書抄本,可惜是殘簡,不是完帙。現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間刊《武經七書》本。後世諸多叢書本大都源於此本。建國後研究《尉繚子》的主要成果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尉繚子註釋》、中華書局1979年版《尉繚子註釋》、中州書畫社1982年版《尉繚子校注》、中華書局1982年版《竹簡帛書論文集·尉繚子斠證》、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版《尉繚子淺說》等。
第七節六韜
《六韜》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宋代頒定的〃武經〃之一,舊題周呂尚撰。呂尚,字子牙,原姓姜,周人稱之為師尚父或太公望,為周初軍事家、謀略家。然而,〃古未嘗有著述之事也〃(章學誠《文史通議·詩教上》)。就是說周初尚無出現個人著述,所以《隋書·經籍志》題〃周文王師呂望撰〃,顯系託名。它的真正作者已不可詳考。但是,根據《漢書·藝文志》將其列於道家類,〃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和其內容〃規模闊大,本末兼該〃(朱墉《武經七書匯解》)而又多史實記述等方面推測,它很可能出自後世史官們的手筆。
關於《六韜》的成書時間。由於原書作者姓氏失傳,對於它是不是一部先秦兵書乃至具體成書時間也就引起了後人的種種猜測。自北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