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樣的擔憂,那自不會是危言聽聳的,連劉逸也不禁心中一凜。
看來戰事是免不了的,劉逸怎麼也沒想到,剛剛上一場戰事過去才半來年,後一場戰事就這麼快到來了,劉逸也在想著,若安北和青海都有戰事,他該請命出征哪一邊為好。
“陛下,臣附議!”左庶子、mén中書mén下三品張大安出列奏道:“突厥人的叛luàn,無論如何都不能姑息,臣認為,應該速派大軍進剿,不然叛luàn將接連而起!”
聽到有數位朝中重臣已經站出來支援出征平叛了,劉逸也在張大安退下後,馬上站出來:“陛下,娘娘,臣也覺得,一定要派大軍入安北平叛,臣願領軍出征”
“臣覺得,經過上一次大軍對突厥人的毀滅xing打擊,殘存的阿史德溫傅部人數必定不會很多,而與之聯合的阿史那伏念,人數也不過七八萬之眾,上次近三十萬突厥人的叛luàn,都被我定襄道大軍不費吹灰力之平定,這次人數更少,響應之部落也不多的叛luàn,在我大軍開進之際,就可能會土崩瓦解了,突厥人敢再叛我大唐,就是利用我大軍剛剛班師,不一定會再次集結大軍進剿的心理,而敢於這樣玩火的,若我大軍再次進剿,那一些搖擺不定的其他部落,一定會附我大唐,而不敢與突厥叛軍聯合的”
劉逸稍稍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臣覺得,平定突厥人的叛luàn並不是難事,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止突厥人再次發生叛luàn,這一而再的叛luàn,對我大唐的邊關威脅非常的大,我大軍勞師遠征,所費之需也頗巨,臣覺得,應該做出一勞永逸,或者能讓突厥人長久不敢,也沒有能力叛luàn的事來,臣覺得,上次臣所上奏的一些建議,正是可以有效地防止突厥人的再次叛luàn,我大唐在大軍征戰勝利後,對北胡之地加強治理,在相隔一定距離的地方派兵築城守衛,一有風吹草動,就可以迅速做出反應,將胡人的叛luàn消滅於萌芽之中,待我大唐的力量加強之後,逐步推行漢化政策,最終讓安西、安北這些廣闊的區域,置於我大唐牢固的統治之下”
劉逸現在覺得,這一場突厥人的叛luàn發生並不是壞事,可以說來得正是時候,自己上次提出的那麼多的奏議,剛剛進行了一次朝議,因為李治身體的原因,第二次的朝議還未開始,恰恰又發生了突厥人叛luàn,突厥輕騎攻擊到我原州、慶州一帶,也就是說,只是軍事征服為主的手段是無法將突厥人的叛luàn徹底平息的,必須輔以其他手段才可以,而自己所提的那些對付突厥人的手段,正是可以有效地對付突厥人,在很大程度上加強對安北、安西各部落的監看,在這些地方,若是有我大唐軍隊的駐防,能對突厥人或者其他部落的異動很快做出反應,那即使有叛luàn,規模也不可能很大,我方那些能相互呼應的城堡中的將士,一定可以對叛軍給予有效的打擊的。
“陛下,臣附議!”裴行儉也馬上站出來,“突厥人的威脅不可xiǎo視,據臣瞭解,光夏州一帶,自調lu元年起,被突厥人掠去的戰馬就有近二十萬匹,這是何等巨大的數量,我大唐已經失去了青海一帶的牧馬地,河套一帶的牧馬地又受到突厥人的威脅,若這些地方不能再安全地放牧戰馬,不出幾年,我大唐軍隊將不能保證有足夠的戰馬供應,因此臣覺得,必須對北胡各部落施以快速的軍事打擊,保我牧馬地不受其侵擾,在在軍事打擊之後,再施以有效的輔助手段,加強民生方面的治理,而劉將軍所提之策,臣以為是我們目前所能採取的最有效手段”
剛剛在前兩天夏州都督所送呈的奏報上,向朝廷報告了這兩年來被突厥人掠去的戰馬數量,有十八萬匹之巨,這個數量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
“陛下、娘娘,臣反對!”黃ménshi郎、同中書mén下三品裴炎站了出來,表示異議。
在朝堂上差不多一面倒支援出兵的情況下,這位新晉相位的重臣站出來反對出兵,還是讓很多人感到吃驚的。
只聽裴炎用他那有些尖利的語調說道:“經過上一次的平叛行動,突厥人大部被殲或者被俘,留在漠北的只是一些突厥的殘部,這些突厥殘部也只有在我大軍班師,所留軍隊無瑕顧及之時,才有他們蹦達一時的機會,這幾萬之眾,只需我大唐單于都護府及豐州一帶的邊軍即可將他們平定,不需再徵調大軍出征安北,臣倒覺得,西北吐蕃人的威脅才是最生重的,吐蕃人軍力強大,又有一定的攻城經驗,若我大軍再徵安北,很有可能吐蕃人會再寇人河源、青海一帶因此臣覺得,朝廷只需要令各州邊軍做好防守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