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餘,卻收效甚微,不但沒能儘快滅掉鮮于輔叛軍,局勢反而越來越不利。鮮于輔兄弟等人暗中與烏桓司馬閻柔暗中商議,大有聯合起來反攻公孫瓚的趨勢。如此惡劣形勢,使得公孫瓚忙得焦頭爛額,顧頭不顧尾,手忙腳亂,疲於招架。
屋漏偏逢連夜雨。正當公孫瓚進退維谷之際,冀州袁也在調兵遣將,極有可能趁著幽州內亂之際伺機進攻幽州。
這兩日公孫瓚正在忙於調兵遣將佈防,謹防袁紹出兵攻打幽州。但今天得到細作密報,袁紹徵調十餘萬步騎並未開赴冀幽邊境,反而晝伏夜行秘密南下,目前屯兵於趙郡之內,按兵不動。這樣以來,只要不是傻子,自然能夠看出袁紹此次調集重兵不是為了攻打幽州,而是另有所圖。因此,公孫瓚緊急召集幾個親信前來議事,商議袁紹到底意欲何為。
薊縣州牧府,正堂。
頗具威嚴的公孫瓚端坐主位,不急不躁地品茶,這是他與麾下文臣武將最大的不同之處。
因為幽州氣候寒冷,境內百姓大多鍾愛飲酒而不喜飲茶,當中原各州還處在盛夏時節的時候,薊縣已經開始變涼了,此時飲酒不用燙熱,直接飲用即可。因此,眼下正堂內其他人都是飲酒,只有公孫瓚一人飲茶,這是他早年師從盧植時養成的習慣。
不過這些年隨著地位不斷攀升,公孫瓚漸漸放棄了飲茶的習慣,通常都是飲酒。但今天不一樣,因為冀州袁紹此舉詭異,令人生疑。所以,議事前公孫瓚特意吩咐侍從煮茶,這樣有利於他頭腦清醒地思考問題,以免貪杯誤事。
此刻堂下在坐之人不多,只有四人,他們是:公孫瓚從弟公孫範,長子公孫續,長史關靖和從事公孫紀。
這四人都是公孫瓚的心腹近臣,除長史關靖外,其他三人都是公孫瓚的親屬族人,其中公孫紀便是公孫瓚佔據幽州,殺死劉虞的最大功臣。
“探報你們都已看過,袁紹半月內調動十二萬大軍南下,而且全部都是晝伏夜行,行跡十分可疑。眼下留在冀幽邊境駐防之人仍是冀州上將鞠義,而頗有名氣的河北四庭柱悉數調到趙國境內駐紮,伺機而動。”主位上,待堂下四人看過探報之後,公孫瓚輕輕放下茶盅,沉聲說道。
隨即他語氣稍頓,疑聲道:“袁紹到底想幹什麼?難道他想攻取兗州不成?可眼下兗州已被呂布攻佔,幷州軍乃大勝之師,兵鋒正盛,袁紹此時攻打呂布,實為不智。如此淺顯的道理,即使袁紹看不明白,但他麾下眾多謀士一定看得清清楚楚,必然會出言提醒。因此,料想袁紹此番興師動眾地集結大軍,應該不是攻打呂布。那他究竟意欲何為呢?”
“既然袁紹調動大軍不是攻打我等,兄長又何必自尋煩惱呢!”公孫瓚話音未落,他的從弟公孫範立即接聲答話,隨之分析道:“袁紹大軍南下的目的,無外乎兩種可能。其一,便如兄長所說,他想趁著兗州戰亂之際,出兵幫助曹操打敗呂布,攻取兗州。其二,便是伺機攻取司隸或幷州。除此之外,再無第三種可能。”
“三將軍所言極是。”長史關靖點頭附和道:“數月前,袁紹已率兵剿滅黑山賊眾,雖然未獲全勝,卻也初見成效,對黑山賊予以重創,短期之內自然不必再次出兵剿賊。由此一來,除我幽州之外,與冀州接壤的州郡只剩下兗州、司隸和幷州。正如主公所言,兗州之戰已趨於尾聲,呂布大獲全勝,打得曹操龜縮在三座小縣城之內,已是苟延殘喘,覆滅在即。這個時候袁紹出兵兗州已然錯過最佳的進攻時機,如此興師動眾調集十二萬大軍進攻兗州殊為不智。由此可見,袁紹此次秘密調兵的真實目的,一定不是兗州,而應該是司隸或幷州。”
關靖侃侃而談一番話,意思與公孫範所言大體一致,就等於沒說。然而,公孫瓚聽了這番話後,卻是微微一笑,顯然頗為受用。因為關靖話語中的主旨就是藉機奉承公孫瓚一番,不過這番奉承之言說得有理有據,義正詞嚴,讓人看不出他在拍公孫瓚的馬屁。如此既讓公孫瓚高興,又不會貶低自己的身份,這才是關靖的真正用意,也是他素來被公孫瓚器重的關鍵原因。
單論才能,關靖無甚大才,徹頭徹尾的平庸之人。若論武藝,他身高不到七尺八寸,骨瘦如柴,儼然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羸弱文士。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文不成武不就的人,卻深受公孫瓚信任賞識,被提拔為州牧府長史,儼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位十分尊崇。而這一切便是關靖這張嘴換來的,因為他就是個阿諛奉承、膽小怯弱的勢利之徒。
與此同時,關靖也是最瞭解公孫瓚性格和脾氣的人。每次只要他開口說話,那必然是不著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