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括深窟洞穴異族傳說和瘞冢傳說。當時我還小,在老一輩人酒醉的席間聽說過一些。異族生活在地穴之下,夜深人靜會出來虜人;瘞冢說的就是龍頭山上的原始墳冢。既然是傳說當然也就無據可考,不過我隱約感覺這些傳說不完全是假的。
葫蘆和和建國乾脆討論起他們散落在地上的冥器,不再搭理我。墓室空間不大,遺留下的資訊卻不少。拱頂上以巧妙的山水壁畫,壁畫中都講述著異族人的生活習慣,包括生產,狩獵和祭祀活動都用簡單的線條雕刻在了拱頂上。
我總覺此處應該有銘文才對,仔細檢視了一陣後才發現腳下密密麻麻雕刻了無數看上去像字的圖案。這些圖案都深雕到了石板上。之前我看過一些金文、佉盧文、古藏文、西夏文和蒙古文。可眼前這些刻字卻從未見識過,和以上的文字根本沒有相似之處,也不似蝌蚪文和甲骨文。我很快就明白,這些是雲南少數民族中流傳已久盡已失傳的“瘞字文”,也就是我再六歲時,一百二十歲老巫師捕獲的神龜上的文字。
傳說“瘞字文”還出現於雲南瀾滄江畔,文字是在一隻千年老龜身上發現的。這些古文字特別奇異,往往都刻在水裡生活的蛇,魚和龜的表皮或者甲殼之上,最多隻有五個字,而每個字卻能解釋得出千言萬語,這或許得益於異族人的生活習慣上的潛移默化或者墨守成規,一字即代表了特定的生活場景。比如發現的三“井”並列的字型,它就代表了耕種的田制規模,“井”字下如果出現三個黑點則表示不同階級的田制等級,也有貴賤之分,再如:若是出現了骷髏狀的文字,就代表了祭祀,對於祭祀也有雌雄之分,而異族雄的劃分也和人類的陰陽相通,單數為雌,雙數為雄,因此在骷髏狀文字上方出現一黑點為雌性,雙黑點為雄性,對於年歲則用“五行圖”表示,金木水火土五行,以“金”為一週歲,依次類推,而“五行圖”中“土相”居中,被金木水火圍於中心,一個週期則為五歲,若“土相”中有黑點則表示為一個週期為五歲,兩點則為十,以此類推。
“瘞字文”除了刻於甲皮之中外,還會出現在墓穴之中,它是很生僻的型別文字,不僅作為異族部落交流用語,也用於祭祀喪葬用語。形成文字後不會作為“記錄文字”隨處可見。異族人以他們獨創的“瘞字文”為尊,平常的族人就算死亡祭祀也不會有任何“瘞字文”留下做為銘文的字跡,只有位高權重,聲望極高的老者才享有書寫“瘞字文”的權利,可以說是地位身份的象徵。
異族人喪葬中也有陪葬的習俗,不過不會以族人陪葬或者祭祀,用的祭祀陪葬品僅有蛇、龜、魚三種。這些祭祀陪葬品往往都雕刻了“瘞字文”。傳說在瀾滄江江畔發現的帶有“瘞字文”的老龜可能就是從異族墓穴之中逃生出來的祭祀品。
“瘞字文”最大的特點就是“隻字代千言”。我在墓室石板上發現的字剛好七十九字,和我當年見到的瘞字文數量一致。筆劃很多而且有象形的影象文字。這些字型或許可以為研究不為人知的古老民族提供一點的線索,也可能推動新一輪的考古探索潮,我得把這些字型都做個簡單的描繪和記錄。
還好在吊屍洞中找到了“先驅者”們遺留下的紙和筆,我照著石板上刻畫的“瘞字文”的形狀都抄寫到了筆記本上,待出龍洞後再做一番的研究。
有一種做了“盜墓賊”的感覺,既然是盜墓賊,最想找到的無疑是財寶,最想看到的肯定是古代遺屍。就算我不是盜墓賊,可也對古代的人的相貌有些好奇,真想看看古代的人是什麼模樣,他們是和我們相隔上百甚至數千年的人,讓人不由自主浮想聯翩。考古探墓最讓人神往的無疑是這點。或許會有再回遠古時代的感覺或者是作為我們現代人對古代人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對於骷髏架子葫蘆和建國是提不上任何興趣的,他們最關心的只是財寶,因此對於躺在正北方向石壁下棺榻上的一副高大的骸骨並沒有在意。
我大致目測了一下躺在棺榻上的屍骸,差不多有三米的高度,四肢骨骼粗壯,只有三趾。頭顱很完整,森森白齒沒有脫落的痕跡,鼻樑餘尾至上唇,下巴有十幾根尖銳的骨須,有三目,鼻樑左右各一目,額頭正中心有一目,顴骨很高,差不多把整張臉撐出去四五公分,顱頂高出一般人很多,整個頭顱成橢圓形,略長。
屍骸下還有腐水未乾形成一片粘稠狀的紅褐色液體,發出惡臭,讓我恐怖的是它頭顱上臉皮脫落的頭髮,依然漆黑髮亮,似帶有水汽,使其打結盤踞,一堆凌亂。這應該就是異族人的首領的屍骸。
屍骸的兩肩膀上有兩個長明燈盞,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