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天仙般的絕色女子不顧生死的直闖他的軍營,那視死如歸的神情,讓他這位大男人都覺得羞愧,覺得自己沒用,明明知道董卓不對,呂布不對,而自己卻因為一點點芝麻綠豆大的恩德縛著自己,讓自己助紂為虐。
想明白了這一點,張遼也就下定決心離開董卓和呂布,找尋屬於自己的明主。當然,在離開之前,他決定救那位連少帝劉辯都讚不絕口的妙人。
他設計了兩場戰役,都以全勝告終,不但救出了孫燦,還在成功的伏擊了八千追兵,將他們打垮,搶奪了足夠的馬匹向南方的宛城逃去。
他們一人雙騎,速度很快。追兵是沒有可能追上的。正當他們以為安全的時候,一個人出現了。
他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騎著嘶風赤兔馬。來人正是呂布,呂奉先。
別人確實追不上他們,但是呂布有著“日行一千,夜奔八百”的赤兔馬,那就不一樣了。
雖然來的只是呂布一人,但是在這群幷州狼騎的眼中卻彷彿來了一個無法抵禦的天神一般,一個個都驚慌失措,失去了鬥志。
呂布將方天化戟指向張遼,怒喝道:“張遼小兒,吾呂布自問帶你不薄,為何叛我?如此不忠不義之人,留之何用。今日,吾必讓你飲恨與方天化戟之下。”
他是真的生氣了,其實張遼叛不叛,在他眼中都是一樣。張遼算什麼?有他,我呂布無敵。沒他,我呂布照樣無敵。
他的錯就是在於帶走了那兩千幷州狼騎。
幷州狼騎可謂是呂布的心血,征戰沙場的利器,總共才有五千之眾,而張遼一帶就是兩千,這叫他如何承受的了。
張遼此刻已經鐵心離開呂布了,當下也有毫不留情的抗聲道:“就你呂布也配說忠義?丁原刺史待你如親子,而你卻因一匹戰馬,將其殺害,投奔萬惡的董卓。試問,你呂布弒殺你父親的時候,你的忠在哪?你的義在哪?你的孝又在哪?”
頓了頓,說道:“我張遼對你並不存在背叛,還是不背叛。我不願於你為敵,也不願和你一起助紂為虐,我就想離開,如此而已。”
呂布被張遼說的大怒,但也不願和這些狼騎動手,強忍著怒氣說道:“你,我可以不殺,但是這兩千騎兵是我的屬下,必須留下。孫燦小兒,也不能走。”
張遼傲然道:“這些狼騎也是遼的戰友,留於不留,不是我說的算,如果他們同意。張遼二話不說,如果他們不同意。那麼就算拼上一死,也要保他們安全。
至餘,孫大人,抱歉,不可能。
我張遼很少佩服人,憑身只有兩個,一個是英明果敢的少帝,一個就是在車內的孫大人。孫大人弱冠之年,為保大漢,不顧別人恥笑,親自上殿求將,勝後又親自為麾下將士求賞。張讓權勢滔天,無人敢觸起鋒芒。是孫大人為了還百姓一個公道,親自將張讓送上斷頭之臺。事後被貶,他依舊無冤無悔,用心治理宛城,為大漢造福。
董卓淫亂宮廷、殘害百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後來更是迫死聖上,百死不能贖其罪也。而孫大人聞之,放著他的太守不當,兩次冒死刺殺董卓。
如此,大忠、大義、大仁、大德、大智、大勇的英雄豪傑,我張遼不不才,也願為其誓死一搏,雖死無憾。”
“好個張遼,吃我一戟。”呂布的耐心有限,見張遼開口大忠,閉口大義,頓時心裡有鬼,覺得張遼在恥笑於他。
當下,就對張遼發動了攻勢。
張遼知道呂布的神勇,也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對手,便決定先下手為強,兩馬已近,便起長槍向呂布胸口刺去,槍化四影,用足平生之力,望準呂布的四處要害刺了過去。
呂布起戟招架。
“噹啷”一下,長槍就向後直接蕩了出去。
張遼奮起力戰,才二十回合,就被呂布擊中胸口,打飛了出去。
其實,張遼的武藝,不僅僅如此,但是他一心想著會輸,自然發揮不出自己真正的實力,以至被呂布打傷。
正當呂布準備下手殺張遼之時,突然,覺得右方有危險,急忙舉戟一擋,“當”的一聲,箭枝滑臉而過,在呂布的臉上留下了一道淺淺的傷口。
呂布轉頭一望,正是孫燦,勃然大怒,他縱橫天下,所向無敵,何成受過如此侮辱,被一個半死不活的人射傷,當即棄了張遼,一步一步的向孫燦逼去。
孫燦自己也覺得莫名其妙,他身受重傷,根本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