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3/4頁)
痛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顧了!”
“說這話時,一向不大流露感情的父親,聲音都略帶哽塞了”
劉鄧打過黃河,一是實現戰略反攻,一是吸引和殲滅敵人,更重要的就是減輕陝北、中央和毛主席的困難處境。
黃河漲水,沒什麼可怕,蔣介石要決堤放水,也嚇不倒劉鄧。本來,劉鄧還考慮再打幾仗,再就地殲滅一些敵人。但是,中央困難,劉鄧便義無反顧地不顧任何困難地提前儘早地出擊了。為了使準備做得更充分,8 月6 日,劉鄧充分發揚軍事民主,集思廣益,打破常規,吸收基層指揮員和各部門幹部參加作戰準備會議,慎重對待,正確處理,正式下達預備命令,決心提前結束休整,立即執行挺進大別山的戰略任務。同時,劉鄧請示中央軍委和毛澤東說:“我決心提前於8 月7 日全軍開始戰略躍進!”他們還致電陳毅:“頃,我們決心轉至外線。”
就在劉鄧做出立即躍進大別山這一重大決定之前,毛澤東於8 月5 日至7 日三天,連續致電劉鄧、陳粟等人,對劉鄧躍進作了具體指示。
21.當機立斷,迅速出擊
8 月6 日這一天,毛澤東為中央軍委和中共中央起草了四封給劉伯承、鄧小平等人的電報。
第一封電報對劉鄧出動後對敵之對策進行充分估計,認為敵人可能採取兩種或三種辦法對付劉鄧大軍,“第一種辦法,迅速組織進攻,使你們不能立足。”“第二種辦法,寧可給我以立足機會,不急於尾我進攻。”“第三種辦法,即同時採用上述兩種辦法,即以十二個旅左右分數路迅速進攻,又從山東抽調十幾個旅用於長江方面。”
毛澤東提出的對策是:“你們必須同時準備對付這幾種辦法,而主要準備對付第一種法,即用全副精神注意於運動中大批殲滅敵人,一切依靠打勝仗。”
第二封電報,毛澤東規定了劉鄧出動的時間:你們仍爭取到8 月15日以後出動,最快8 月10日以後出動,不要太急。並提醒劉、鄧:“你們南出前不要企圖再打一仗,南出後在沙河以北亦以避免打大仗為宜。”
第三封電報中,毛澤東對中原敵我形勢作出判斷,認為:“目前整個形勢對我有利,敵已分散,我已集中。”“你們全軍可以安全休整十天內外,鼓勵士氣,整頓隊勢,以利爭取新勝利。”他在電報中關切地對劉鄧、陳粟等將領說:“中央特向你們致慰問之意,並問全軍將士安好。”
第四封電報,毛澤東再次催促陳粟,要粟裕“應速西去,愈快愈好。”以策應劉鄧行動。
這一天,在中原前線,鄧小平再次乘吉普車來到黃河大堤勘察水情。
回到野戰司令部,鄧小平看到桌子上劉伯承的墨跡—一“憂心如焚”。
鄧小平在桌前站住了,劉伯承看到他,忙問:“堤上情況怎麼樣?”
“不好。險情不減”
10萬大軍面臨抉擇。
毛澤東的心情極不平靜;劉鄧的心情極不平靜。
在陝北,“前有黃河,後有追兵”;在中原,“前有淮河,後有追兵”。劉鄧大軍的處境像黨中央在陝北一樣十分險惡。國民黨第48師、第7 師、第58師、第10師、第3 師、第65師、第52師、騎1 旅等19個旅,緊緊追趕著劉鄧大軍,敵65師的先頭部隊距劉鄧大軍只有30多里,而前面卻是波濤洶湧的淮河——千里躍進大別山征途中的最後一道險關。
劉鄧立即召開會議,打破常規,除各縱隊領導外,司。政、後機關各部處的領導也都請來了。野戰軍司令部作戰室內,東、西、北三面牆壁從上到下,全部訂滿了十萬分之一的軍用地圖,圖上除用紅藍兩色標出各戰場敵我態勢之外,醒目的標出了隴海路和揚子江。會議開了一上午,劉、鄧認真聽著大家的發言,偶爾插上一兩句話。會議沒有結果。
下午,劉伯承駐足於作戰室的地圖前,先是用放大鏡從東到西,從北到南移動,不時用拇指和中指比量著隴海線至長江邊、津浦路到平漢線的距離,最後他的目光停在了隴海路、黃泛區、汝河、淮河一線,自言自語道:“機之未至,不可以先;機之已至,不可以後,全域性得勢,譬之破竹,數節之後,迎刃而解。”
統帥的決心是統帥的智慧、謀略和意志的體現,是統帥運用其淵博學識、豐富經驗,發揮其預見性和洞察力的產物。即便是再偉大、再高明的統帥,定下決心的過程也是高度緊張的過程,也可以說是痛苦的過程,猶如胎兒躁動於母腹之中。劉伯承叫人把鄧政委找來。
“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