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3/4頁)
痛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垂死掙扎、迴光返照,實際上敵人已經沒有戰略進攻,只有戰役進攻了。
這時,一些人對勝利的信心產生動搖,有的甚至把國民黨軍這次圍攻同蔣介石“圍剿”蘇區的往事相提並論。劉伯承耐心地對大家說:“我們不要形式主義地看問題,不要像我們四川人說的蚊子咬菩薩,看錯了人。敵人對大別山的‘圍剿’,雖然形式上敵眾我寡,同對中央蘇區的‘圍剿”相似,但實質上則完全相反。過去的圍攻,是敵人處於戰略進攻,我處於戰略防禦的情況下進行的。現在卻恰恰相反,敵人的圍攻是我處於戰略進攻,敵處於戰略防禦下進行的。我們早就說過,躍進大別山的戰略意義,就是要吸引大量的敵人,我們吸引越多的敵人向我們進攻,我們背得越多、越重,對其他兄弟戰略區進行大規模的反攻和進攻就越有利。我們應該越覺得光榮。不要忘記,全國上下是一盤棋啊!“
毛澤東十分關心敵人對大別山的圍攻,發來指示說:“大別山根據地的確立和鞏固,是中原根據地能否最後確立和鞏固的關鍵,足以影響整個戰局的發展。因此,南線三軍必須內外線緊密配合。由大別山的劉鄧野戰軍主力堅持現地鬥爭,由華東野戰軍和陳謝兵團向平漢、隴海線展開大規模的破擊作戰,尋機殲敵,調動和分散圍攻大別山的敵人,直到徹底粉碎敵人的圍攻為止。”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晉冀魯豫根據地及時增調了第10、12兩個縱隊到大別山來,還派第11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的10縱隊護送來一批新戰士和傷愈病痊歸隊的指戰員,帶來大批彈藥、藥品和銀元,對粉碎國民黨軍的圍攻起了重大作用。11月27日,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李先念率第12縱隊到達大別山,與劉伯承。鄧小平等會合。大家戰地相逢,分外高興。31日,王宏坤率第10縱隊也來到了大別山。
12月上旬,劉伯承、鄧小平決定採取內線與外線配合的作戰方針,迅速實施戰略再展開,在大別山立足生根,提出了“敵向內,我向外;敵向外,我亦向外”的部署。以第10、第12縱隊西越平漢路,分別向桐柏、江漢兩地區展開。將野戰軍指揮部一分為二,並以野戰軍司令部後方指揮部、中原局和第一縱隊北渡淮河,向淮西一線展開,擴大根據地,發展游擊戰爭,擔負外線作戰任務。以野戰軍司令部前方指揮部和第2 、3 、6 縱隊留在大別山堅持內線作戰。
在誰留在大別山指揮部隊堅持鬥爭問題上,劉伯承與鄧小平發生了“爭執”,兩人都提出要留下來,以承擔更重的擔子。
劉伯承說:“我留下來比較好。”
鄧小平則說:“兩副擔子,哪個也不輕。更何況我人年紀比你輕,身體也好,適合留在大別山。”
劉伯承說:“年輕,光年輕也不見得合適,還是我留下好。”
鄧小平說:“你有影響力,敵人害怕你,你到淮西指揮全域性,這也是從實際出發嘛!”
這兩個朝夕與共多年的戰友,都非常關心對方,也很尊重對方。因此,經鄧小平這麼一說,劉伯承不再堅持己見了。他說:“警衛團都給你留下,我帶一個排就行了。你在大別山行動頻繁,我帶電臺在淮西給你提供敵情。”
鄧小平接著說:“分開以後,我們對上對下行文,還用‘劉鄧’的名義。”
就這樣,鄧小平與李先念、李達留下了,劉伯承同張際春帶部隊離開。
分手那天,鄧小平冒著雪風給劉伯承送行。他們都不上馬,並肩步行,一坡又一坡,一程又一程。儘管他們把分兵後可能遇到的問題都研究過,但都像還有一肚子話要說。劉伯承擔心,一旦敵人發現有部隊轉到外線去,鄧小平身邊的鬥爭形勢會更加險惡,於是又一次提出堅決把警衛團給他留下,並叮囑李達特別注意政委的安全。鄧小平則要劉伯承保護“心靈的窗戶”,晚上少用眼睛,並再三囑咐管理處,無論如何要給劉伯承準備一盞煤油燈。
鄧小平陪劉伯承走了好長一段後,劉伯承站下了,拉著鄧小平的手說:“千里相送,終有一別,再送,就要送過淮河了,我們分手吧!”鄧小平輕輕點了點頭說:“你要多保重!”並接著對張際春叮囑道:“你要多操勞些,照顧好司令員。”劉伯承也對陪送的李先念說:“請你協助鄧政委指揮好部隊。”
劉伯承翻身上馬,一面走一面吩咐身邊的隨員們說:“如果我們北上受阻,不幸被敵人衝散,大家就原路向南集中,到文殊寺去找鄧政委。”並特別囑咐電臺要按時和鄧政委聯絡。
從此以後,劉伯承增加了每天早晨向警衛員問話的內容,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