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1/4頁)
童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路綠燈。我最擔心的是什麼呢?怕出事故,怕傷人。幸好這一段沒有什麼大的事故,雖然產品質量中間出現一些問題,但我們從分析化驗入手,最後從工藝上解決了。
蘇聯斷絕援助以後,許多技術資料也同樣斷絕了來源,鈾礦冶所的人只好轉向英文資料。鄭群英說,這一段時間,整個國家配合得比較好,我印象特別深刻。我每天晚上拼命看英文書。部裡得到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出版的一系列檔案,也給我們好多幫助。因為,我們對鈾標準不是那麼清楚,看看美國標準和有關資料受到啟發。當時有本書,叫《鈾生產工藝學》,寫得非常好,把美國原子彈生產、核原料生產解釋得非常清楚,我把它看得滾瓜爛熟。當然這就要靠個人的發奮圖強了。因為你要克服英文關啊,當時好多人已經把英文放棄了,像我就得重新撿起來。很快大批大批的英文文獻需要看,看了以後,自己要去調研,再加上大家湊在一起討論,一起摸索,就會有點兒創意吧。比如有一個裝置,設計圖紙就是我們自己弄的,是在摸索中設計出來的,加上不斷地改進,結果挺成功。
1960年11月,鈾礦冶研究所用全民辦鈾礦時土法生產的重鈾酸銨做原料,超額完成了兩噸二氧化鈾的生產任務。緊接著4號廠又用2號廠生產的二氧化鈾做原料,於當年12月生產出了80公斤四氟化鈾。幾十年後,劉傑對他們的評價是,用簡法生產搞出了二氧化鈾,使國家研製第一顆原子彈至少提前了一年。
第84節:第二十三章 虛驚一場(1)
第二十三章
虛 驚 一 場
簡法生產六氟化鈾——想法很好;水平不低——鐵道部長下令保證運輸——磅稱顯示:3。3公斤——檢驗結果不合格原來是取樣不對——“高階流浪漢”一覺醒來不知在哪個地方——簡法並不簡單——殺豬慶賀——差點漏掉一個專案
先建鈾濃縮廠生產鈾…235,後建生產堆和六氟化鈾廠,在六氟化鈾廠未建成投產之前,鈾濃縮廠所需的原料六氟化鈾由蘇聯供應——這一點是當年聶榮臻率領中國代表團與蘇聯談判時就明確了的。但過了兩年,等到宋任窮和劉傑於1960年3月前往莫斯科,要求蘇聯原子能工業部長斯拉夫斯基按照協定提供六氟化鈾時,斯拉夫斯基卻改口說,六氟化鈾現在蘇聯都不夠用,難以供應中國。
周恩來聽了宋任窮的彙報,即於1960年5月23日給赫魯曉夫寫信,請求蘇聯為中國供應一部分六氟化鈾,以保證蘭州鈾濃縮廠初期投產所用。隨後宋任窮也給斯拉夫斯基寫信,希望蘇聯能按照協定供應六氟化鈾。但這兩封信發出後,都石沉大海,蘇聯始終沒有答覆。一個月之後,二機部黨組開會研究,認為必須拋棄依賴思想,徹底實行自力更生,搶時間把自己的一線工程建設起來。不久,蘇聯於1960年8月撤走全部專家之後,二機部考慮到原子能所內設有氣體擴散試驗室(代號615),擁有氟氣電解槽,於是決定在那裡簡法生產六氟化鈾。
黃昌慶說,當時非常緊急,條件也很差。我們也沒做過這個工作,領導上徵求意見,說你們能不能承擔這個任務?我考慮了一下,因為以前對於這個問題有所瞭解,覺得國家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承擔這個任務。局裡面有個王世盛,後來當局長了,他就把我的意見告訴了615的總支書記常勇,說黃工程師說可以承擔這個任務。常勇很高興,接著就向所黨委去彙報,所黨委接著向部裡彙報。那時候劉傑是部長,就把這個任務交給原子能研究所承擔,所裡就宣佈由黃昌慶同志具體組織技術工作。那時候,吳徵鎧還沒有來,組織決定一個月內要把實驗室建成,出產品,這個任務很艱鉅。我把工藝提出來,其中遇到了一個困難,就是別的裝置可以借用,原來有的東西拿來也能用,但反應爐這個東西,原來沒有,非做不可。這個反應爐溫度比較高,又要耐腐蝕,又要密封性好,不能漏水,漏出來不得了,當時,把研究所所有的倉庫都找了,找來找去就找到一根銅管,別的耐腐蝕材料怎麼都找不著。
原先蘇聯設計的生產裝置是兩層爐子,可以控制三段溫度,但615的人費了很大勁,翻箱倒櫃才找到一根兩米長的無縫銅管,只能根據這僅有的一根管子來設計,所以他們因陋就簡,只能設計成一層爐子,控制兩段溫度。
隨後從復旦大學調來負責六氟化鈾簡法生產的吳徵鎧教授說,這個簡法生產裝置,是黃昌慶、李仲芳他們根據初步設計簡化了的。本來應該是上下兩層爐子,它有三段溫度不同,現在簡化成兩段了。這個設計雖然簡單,但想法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