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看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立起完整的統治構架,遼河流域的農業也蓬勃的發展起來。一個新的草原霸主已經隱然成型了。
繼承他位子的,是他的兒子耶律德光,父親的遺產,使他有了進一步挑戰的實力。無論是對外挑戰中原的霸權,還是對內挑戰那些部落的酋長。很快,中原的拳頭比大小競賽就給他提供了這樣的機會——有人拳頭不夠大,又想坐莊,於是就想辦法作弊,請他這個拳頭夠大的來助拳。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塘派人來請他幫忙對抗後唐末帝李從珂,扶自己坐上帝位。代價是送上沿著陰山和燕山山脈南側的幽、涿、薊、松、順、瀛、莫、蔚、朔、雲、應、新、媯、儒、武、寰十六州(也就是今天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向契丹稱臣,並且腆著臉認小自己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耶律德光一盤算,這生意划算,名利雙收,還外帶一便宜兒子。於是,在他的支援下,石敬塘翻盤成功,推翻了後唐,建立了後晉政權。而作為傳統中原王朝對抗北方草原帝國的前沿要地的燕雲十六州和作為關鍵屏障的陰山和燕山山脈,也落入了契丹人手中。中原的大門,便從此向契丹人敞開了。
六月債,還得快,後晉的報應馬上就到。石敬塘死後,他的侄子石重貴登位,由於不滿對契丹的屈辱地位,他向耶律德光提出不稱臣,這在耶律德光看來無疑是忘恩負義。於是大怒的耶律德光連年進攻後晉。雖然後晉軍在作戰中獲得了像陽城之戰這樣巨大的勝利,但架不住無險可守,契丹人想什麼時候來進攻就可以什麼時候來。後晉軍卻處在輸不起的境地,一旦關鍵性的會戰失敗,國家也就只有滅亡了。在抗住了前兩次大規模進攻後,第三次終於崩潰,大軍統帥杜重威在被包圍後向耶律德光投降,契丹人長驅直入攻入開封,後晉亡國。
直到這個時候,耶律德光才發現,在賽場上,已經沒人比他的拳頭更大,那麼,也應當由他來坐莊了。於是他在開封以漢人的禮節登上皇帝的寶座,改國號為遼。可是,中原的老百姓並不買帳——契丹人的軍隊是不管後勤的,要吃要用就出去搶,他們管這個叫“打草谷”,進入中原後,他們也照此辦理,四處大肆搶掠——各路武裝紛紛抗擊契丹侵略者,小股遼兵不斷遭到殲滅,令耶律德光發出“我沒想到中國人如此難制”的感嘆,不得不下令撤退。就在撤退的路上,相州人民起來反抗,耶律德光下令攻城破後進行大屠殺,男子全部殺死,女子都隨軍帶回草原。契丹兵殺人殺到最後甚至玩出把嬰兒拋到空中用刀捅死的花樣。後來駐守相州的官員光掩埋的屍骸就達到了十餘萬具。
撤出開封的時候正是四月,天氣正熱,習慣生活在北方塞外的耶律德光很快就水土不服生了病,走到半路就翹了辮子。傳說他去世的地方叫“殺胡林”,不過也很難說這個地名是原來就有的,正好被他撞上了,還是後來宋人專門起來噁心遼人的。
天氣酷熱,屍體會很快腐爛,契丹人為了把耶律德光的屍體運回草原,就把他的肚子剖開,摘除腸胃,在裡面放滿了鹽,直接把皇帝整成了好大一塊醃臘肉。中原的百姓管這叫“帝羓”,我們可以將這兩個字理解為皇帝牌臘肉。
遼太宗耶律德光之死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分裂——遊牧部落聯盟為了爭奪最高統治權導致的內部分裂可以算是常態,不發生才奇怪。這其實也可以算契丹草原帝國的一次危機。但老天又幫了契丹人一把——中原的大小軍閥繼續醉心於拳頭比大小的比賽,對於契丹,只要他們不來添亂就行了。和部落聯盟不同的是,已經走在通往集權帝國道路上的契丹並沒有像之前的匈奴、突厥那樣分裂下去——他們分而又合了。
接著即位的遼世宗耶律耶律阮、穆宗耶律璟無論是雄才大略還是能力手段都不能和阿保機、德光這樣的強人相提並論。但他們的時代卻是契丹帝國史上最關鍵的時刻——就在他們的時代,契丹正式完成了從部落聯盟到集權帝國的蛻變——從他們自身就可以看出。靠強人維持的政權很常見,草原上出現過太多,但在強人死後,大多免不了四分五裂的命運。而只有常人甚至庸人都能維持政權的穩定和整體性的時候,這個政權才是真正進化到了有嚴整的政治架構的集權帝國。耶律德光滅後晉,真正接觸到了中原政權的組織形式,他帶回的大量後晉高階官員也為契丹政權結構的最後完成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就在這個時代,日後遼帝國的基本政權結構最終固定下來。
談到遼帝國的政治架構,卻是出了名的複雜。遼帝國根本的政治組織結構是啥?可能會有許多人說是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以漢制制漢人,北面官以契丹制制契丹人。正確,但不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