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看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麼,陝西、河南為什麼不抵抗呢?
這是因為此前的和議條約中,規定在金退還陝西、河南之地後,原金委任的官員,南宋不得無故撤職。金堅持這個條款,也是為了金本身的利益,目的無非是把這一帶做為軍事緩衝區,以防南宋背盟報復。而南宋為了實際上掌握這兩地,在一年中已陸續向各主要城市派遣了一些官員,如劉錡及投降的東京留守孟庾、南京留守路允迪,和“棄城走”的西京留守李利用、副總管孫暉,“率兵拒戰不克”的鈐轄李興等,但畢竟還是少數,故當金人背盟攻宋時,那些金任命的官員,怎麼可能會捨命堅守呢?而南宋大本營為了儲存實力,減少損失,要劉錡擊退金軍後,見好就收,免得前功盡棄,難道真的就是畏敵如虎,投降賣國嗎?
但也正是因為劉錡出人意料的在順昌以少勝多,連敗金軍主力,大獲全勝的輝煌戰績,使得金兀朮再現高宗四年十萬大軍一舉突破長江防線,直插南宋腹心的舊夢破滅,才為南宋贏得了分析決策及各路大軍調動部署的寶貴時間,這也是為什麼順昌保衛戰長達一個月,雷厲風行如“岳家軍”及素有“夜叉”之稱的王德援軍,才在大戰結束後到達的原因。
那麼,是不是此時岳飛就能趁順昌保衛戰全勝之勢,“打過黃河,直搗黃龍府(金舊都,在今吉林省境內)”呢?
根本不可能!
史載,“閏月,癸酉朔,張俊遣統制宋超敗金人於永城縣朱家村壬辰,岳飛遣統制張憲擊金將韓常於潁昌府(今河南許昌),敗之,復穎昌。丙申,張憲復淮寧府岳飛遣統制郝晸(zhěng)等與金人戰於鄭州北,復鄭州。李興復汝州(今河南臨汝),與金人戰於河清縣,敗之,復伊陽等八縣,李成遁去。韓世忠遣統制王勝、王權攻海州(今山東連雲港海州鎮),克之,執其守王山。戊戌,張俊率統制宋超等及王德兵會於城父縣,酈瓊及葛王褒遁去,遂復亳州(今安徽亳縣)。己亥,金人救海州,王權等逆戰,敗之,復懷仁縣。庚子,張俊棄亳州,引軍還壽春。”
看清楚,當岳飛在與金人大戰時,張俊與打下宿州的王德合兵策應岳飛右翼,攻佔了位居河南穎昌與江蘇重鎮徐州之間的戰略要地——安徽亳州。此時,岳飛除了左翼的陝西是威脅外,右翼則有順昌劉錡、亳州張俊、宿州王德、泗州揚沂中、楚州韓世忠,只要陝軍牽制住岳飛左翼金軍,岳飛確可放手一博。但現在的問題是,除了岳飛的十萬大軍可以成一隻拳頭出擊外,劉、張、王、揚、韓可是互不統屬的。劉錡主要任務堅守順昌,保證岳飛右側後翼,揚沂中堅守泗州,保證韓世忠左翼,這兩支軍隊基本上是不能動的。而張俊出兵,也並不是八萬人馬全部出動,他還要把主力放在長江中部一線,防止一旦失利,避免長江成為空防,故在中部戰線,也就只有張俊、王德的四、五萬人可以機動作戰,而這些軍隊,張俊部下的戰鬥力,又遠低於王德。但他們面對的,卻是金四路大軍中葛王褒與叛將酈瓊的十萬餘人,如果上去硬拼,顯然是難以取勝的。可如果此時在安徽境內肅清金軍的情況下,將這四、五萬人退依淮河設防,則不僅可背依長江守軍接應,還可在劉、揚兩軍的鉗制下,形成一個袋口,有效實現了戰線中部的四軍協防,這就是軍事上的“守江必守淮”。因此,張俊佔領亳州僅六天,就督促王德率主力大踏步的退過淮河,到壽春佈防去了!
而韓世忠則在打下了海州後,其後唯一的軍事行動,就是揮軍進攻做為徐州軍事屏障的淮陽軍(徐州下邳,宋代地名加“軍”者,類於今天的軍區,主官軍政兼職;淮陽軍區可調動大半個山東兵員),雖已攻入城門,可最終還是敗下來了。這是韓世忠無能嗎?不是。實在是他手下雖號稱八萬,其實在楚州前線一直只有三萬人馬,其它人馬則佈署在身後的廣大淮東地區,與張俊一樣,做為一旦失利後的接應,及防止金人衝擊長江天險後備。而他卻要面對整個山東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的徐州重鎮,左翼則只有揚沂中在泗州的萬餘人馬。而在張俊、王德退過淮河後,大本營命揚與劉錡協防亳、宿二州,而揚只能親帶騎兵一千五百人進入宿州,作為主力的步兵,仍需留在泗州,協防楚州。史載——
“金人詭令來告敵騎數百屯柳子鎮。存中欲即擊之,或以為不可,存中不聽。留王滋、蕭保以千騎守宿,自將五百騎夜襲柳子鎮,黎明,不見敵而還。金人以精兵伏歸路,存中知之,遂橫奔而潰。參議官曹勳不知存中存亡,以聞,朝廷震恐,於是有權宜退保之命。既而存中自壽春渡淮歸泗,人心始安。”
再看清楚點,此時岳飛的右側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