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看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侵,名為十三名萬夫長的編額,其實只有九萬餘人,兵勢非復往年之盛。
宋朝在淮南西路有三支大軍,淮西宣撫使張俊有兵八萬人,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有兵三萬人,淮北宣撫判官劉錡有兵約二萬人,總兵力超過其他各大戰區,完全足以抵禦金軍的進攻。但是,宋高宗每逢感到軍情緊急時,最急需的將帥還是岳飛。一道道金字牌傳遞的急件,如星飛電馳,直髮鄂州的湖北、京西路宣撫司。宋高宗在手詔中用盡了甘言美語,“卿忠智冠世”,“朕素以社稷之計,倚重於卿”,“破敵成功,非卿不可”,“朝夕需卿出師之報”。驚慌失措的神態,躍然紙上。
“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岳飛恢復故土的希冀,似乎又有點死灰復燃了。他在宋高宗手詔下達之前,就上奏請求“令臣提軍前去,會合諸帥,同共掩擊,兵力既合,必成大功”。二月四日,岳飛又連發兩奏,說“虜既舉國來寇,巢穴必虛,若長驅京、洛”,“勢必得利”。這當然是出奇制勝的上策,中**事史上早有“圍魏救趙”的成功戰例。雖然金將李成帶領一萬五千多人駐守蔡州,也決非是岳家軍的對手。但是,岳飛素諳宋高宗的脾胃,估計到皇帝決不會接受此策,故又於當日第二奏中提出了中策。他說,“虜知荊、鄂宿師必自九江進援”,“乞且親至蘄、黃,相度形勢利害,以議攻卻”,“貴得不拘,使敵罔測”。岳飛認為,本軍若改由蘄州和黃州一帶渡江,出敵不意,或可收腹背夾擊之效。
果然不出岳飛所料,宋高宗看到“長驅京、洛”的奏章,當即回絕:“備悉卿意,然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