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3/4頁)
笑傲網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解放軍一定要解放全青海,消滅馬步芳反動派,為同胞們報仇。”
人民解放軍廣大指戰員秋毫無犯,紀律嚴明,軍行所至,解民倒懸,因而在解放青海的程序中,時時處處受到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和熱情歡迎。
循化清水村20多名男女群眾奮戰黃河激流,搶救一船渡河遇險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的生命於千鈞一髮之際,被授予“英雄救英雄”的鮮豔錦旗;西寧民生汽車公司工人楊希賢等人駕駛13輛卡車到平安驛遠道歡迎接運人民的子弟兵;有的職工自動組織起來擊退散兵遊勇的搶劫,維護工廠和裝置的安全;有的組織臨時機構,維持地方治安,保護倉庫資財;牧區各族的部落頭人、宗教首領和群眾代表在解放初期來寧祝賀致敬的達586 人。
人民群眾的主動精神和積極行動,有力地推動了許多地區的迅速解放。
在人民解放軍追殲青馬殘部過程中,為了儘可能減少軍力消耗及戰鬥給地方人民帶來的損失,也憑藉兵臨城下的軍事威脅,展開政治勸降。
經過蘭州戰役,青馬殘部逃回青海後,戰不能戰,逃無處逃。喘息未定,人民解放軍已大兵壓境。嚴峻的現實迫使他們不得不作出最後的抉擇:要麼放下武器,繳械投降;要麼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第1 兵團王震司令員兼政委在率部解放甘肅臨夏後,立即派出和平代表團(即勸降團)赴西寧開展工作,逃竄於上王莊的青馬殘部無奈於9 月6 日派出代表到西寧接洽投降。8 日,第1 軍第2 師顏金生政委、楊琪良副政委指派該師保衛科科長李鴻恩等人前往上王莊,接受青馬第82軍B 暉長趙遂以下320 餘人的投降;曾經瘋狂一時的青馬第100 、248 、357 師等部共交出機槍22挺、雜槍123 支。
其後,青馬第190 師師長馬振武、騎8 旅旅長馬英等人在海晏三角城等地表示屈服歸順,該場景並被延安電影團攝影隊羅矛拍入新聞紀錄片《紅旗席捲西風》之中。趙遂等17名將校於9 月16日發表文告,要求青馬各部潰散官兵像他們一樣“毅然繳械投降”。26日,韓起功在被部下搶光打傷以後,騎著犛牛從祁連到張掖向當地人民解放軍乞降。10月25日,馬元海亦從都蘭到共和向當地人民政府繳械。
至此,青馬殘留的軍政人員大部俯首稱降。其後,雖有馬英等青馬反動軍官的暴亂,但均以徹底失敗而告終。人民解放軍共進行大小清剿戰鬥100 餘次,斃傷、俘獲、收降匪徒4700餘人,繳獲了大量武器和軍用器材。
(7)
21.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
寧夏古稱銀川。這裡東西是山,黃河由蘭州向北流入寧夏,從它的中部斜穿而過,兩岸形成了一片廣闊肥沃的沖積平原,即黃河流域著名的河套地區的西套。這一地區掌握了寧夏的命脈。寧夏首府銀川,即處於這一地區的核心。銀川的‘川’,指其核心地區黃河沿岸自西南向東北伸延的廣闊平原:“銀”,一說是指這一帶土地鹼性重,地面一片銀白色;一說是指黃河沿岸地區(即河套地區),經秦、漢。魏、唐迄元、明、清歷代修建了縱橫交錯、覆蓋大片土地的引黃灌溉水網,致力開發農業,渠水田疇銀色一片,富著流銀的意思。
寧夏也有二馬,即馬鴻逵和馬鴻賓。他們二人雖兄弟相稱,但素有怨仇,關係一向緊張,可謂“一槽二馬,相爭不懈”。
馬鴻逵長期追隨蔣介石反共反人民,在寧夏集黨政軍權於一身,以軍治政,以政治黨;軍是根本,政是工具,黨是招牌。兵主要是寧夏人,經其親自選訓,軍官由其親自教導,培養提拔,高階軍官都有親戚鄉里歷史淵源,統治很嚴。
蘭州戰役青馬主力被擊潰之後,蔣介石便將最後希望寄託在馬鴻逵身上,於8 月底電召馬鴻逵去重慶,要他鼎力西北,牽制解放軍,一是作西北的垂死掙扎,二是爭取時間,使漢中的胡宗南部南下四川,部署據守西南大計。
為鼓勵馬鴻逵,蔣介石又從枯竭的國庫中拿出數百萬銀元作為酬勞。馬鴻逵對此重賞感激涕零,表示只要有一兵一卒,就要拼殺到底,“死守寧夏”。
馬鴻賓與馬鴻逵則不完全一樣。抗戰期間,他曾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並在綏西一線同傅作義共同抗擊過日本侵略軍。解放戰爭初期,他的一個團長被解放軍俘虜,彭總親自接見,並寫信由其帶交馬鴻賓。這個團長回到寧夏後,馬鴻賓對其非但未加責難,反而獎了他一匹馬。馬鴻賓當時內受馬鴻逢的刁難、限制和威脅,外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