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穩屁股,就已經有朝議大夫出列啟奏,直言徐真無視先皇,居喪期間混亂後宮,必革職查辦,削去爵位,以正視聽!
李治微微挑起眉頭來,一看居然是朝議大夫崔茂,藉助了慕容寒竹之勢而上位的崔氏家族,心裡已經有些不滿了。
長孫無忌又趁機附議,與諸多文官一道,請旨查辦徐真,李治就算有心要保徐真,卻也頂不住群臣的壓力,此時他才深刻體會到,坐在這個位置之上,並非想幹什麼就能夠幹什麼。
“徐卿,汝對此有何可言?”他不得不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徐真。
徐真冷笑幾聲,朝文武百官掃視了一圈,而後直視著長孫無忌那得意洋洋的嘴臉,心裡說不出的厭惡。
他本不想再理會朝堂之事,因為李治對自己的不待見,更因為長孫無忌和慕容寒竹的狼狽為奸,可他不能容忍別人侵犯李明達的名聲,更重要的是,李明達真實身份曝光出來之後,對他的終極計劃有著極大的損傷!
既然長孫無忌能夠肆無忌憚的縱橫朝堂,徐真也不需再擔心朝堂會動盪不安,當即昂然而起,上前兩步,朝李治行禮道。
“聖上,徐真有一物要呈與聖上一觀,待看過此物之後,聖上再做定奪不遲。”
李治和群臣不明所以,徐真卻已經從懷中取出一封手書和一枚血玉扳指來,交到了銀盤之中,由當值宦官,呈獻到了李治的面前來。
這是初時李世民交給他的密詔,早在前往均州之時,李世民似乎就已經預料到了徐真必定要面臨的巨大壓力,是故這道密詔,也算是給了徐真一道護身符。
徐真本想將之留下來,以待最關鍵的時刻才發揮最大的功效,然而從如今的形勢看來,長孫無忌已經迫不及待要將他踩在腳下,而且時間過得越長,先皇李世民的威懾也就越發淡寡,這道密詔的威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可如今先皇還未下葬,如果李治膽敢不從密詔,豈非更讓人不齒?
李治一行行瀏覽下來,才深刻地體會到自家聖人對徐真有多麼的疼愛和看重,也才明白李世民有多麼的高瞻遠矚,這等眼光,是他李治一輩子都不可能擁有的!
李治輕嘆一聲,而後放下了密詔和血玉扳指,讓宦官將這兩樣東西展示了一圈,而後深吸一口氣,朗聲宣佈道。
“奉先皇密詔,擢徐真為鎮國大將軍,加封上柱國,參豫政事!”
第二百二十一章 異族忠臣雙雙求殉
都說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無論販夫走卒,亦或帝王將相,都躲避不過宿命的輪迴,雖說來去空空,然卻又不得不為子孫後代考量遺留。
窮困而死,所留不過隔夜之糧,富足之家,也富不過三代,王侯將相則留下父輩蔭護或世襲傳承,而李世民卻為李治留下了一個稱霸四海的大帝國。
李世民垂危之際,讓李治看清楚了自己的內心,讓大唐第三位皇帝,看到自己的父親對自己無窮盡的父愛,李治又怎會一繼位就打破先皇的決定?
長孫無忌也生怕輿論會對他不利,不敢過多攝政,可他如何能忍下這口氣?
眼看著就要將徐真給辦了,他卻偏偏掏出密詔來,非但不能辦他,居然還讓他當了鎮國大將軍,上柱國,而且還要參豫政事!
鎮軍大將軍是何等的榮耀?那些開國功臣許多都未能得到這頭銜,上柱國也一樣,連開國功臣終其一生都得不到的東西,憑什麼就讓徐真這麼一個小子拿了去?
程知節雖然早已封了國公,可也是去年才得了鎮軍大將軍的頭銜,徐真六年前還只不過是長安城中一名武侯,如今位列上柱國,如何讓人不嫉妒?
再者,本朝被封為上柱國的人並不多,諸如秦叔寶和李靖這等軍中巨擘,才封了上柱國,若非戰功顯赫之人,如何能得到此等榮耀之勳?
這裡有必要解釋一番,唐朝官位由職事官、散階、勳官和爵位構成,職指的是在具體的部門任職,比如尚書令、侍中、州刺史等,而散階則是散官,如徐真先前的冠軍大將軍,如今的鎮軍大將軍,都屬於武散,至於勳,則是柱國,上柱國等,用以表彰功勳,爵位就自不用說了。
其實到了李世民的時代,冊封的上柱國屈指可數,這也是為何徐真受密詔而得封上柱國,會讓人如此的羨慕嫉妒恨。
自從徐真進入朝堂的視野之後,他就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勝仗又一路升遷,這六年來的晉升軌跡,簡直就是一條沖天的直線。
雖然也曾受過諸多詰難和阻擋,可如今回頭再看,阻擋徐真腳步的那些人,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