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忠信侯幫著方雲,更多的,是一種被背叛的憤怒。
太子劉秀並沒有出去,他在等。等忠信侯走出來,給他一個解釋。他的臉上,微微有絲潮紅,顯然正在極力壓抑一股怒火。
“太子殿下,”一陣腳步聲從馬車外傳來:“我父親微感不適,臥病在床。恐怕無法出來迎接。這是他請給太子殿下的書信,說是殿下看後,會明白的。”
張英的聲音從馬車窗簾外響起。他站在馬車旁,低著頭,規規矩矩。
劉秀驀然睜開眼來,目中掠過一抹怒火。他到了這裡,忠信侯居然還我藉口,避而不見。簡直是不識時務,他倒要看看,他有什麼藉口。
“信拿來!”
劉秀一隻手伸出窗外,立即有太監從張英取過書信,遞了進去。
“哼!”
劉秀立即就將書信撕開,取出了其中的信張。他憤怒之中,倒沒注意到,這封信並沒有鉛封。
“臣,臣張仁,拜見太子殿下”忠信侯的第一句話,不是“罪臣”,也不是“微臣”,而是“臣”。第一段文字看完,劉秀心中突然消退了不少。
一到信看完,劉秀也不禁長長地嘆了口氣,心中無限的惆悵。
忠信侯張仁在信中,對於自己的行為,並沒有太多的辯解,也沒有找什麼藉口。歸結起來,只有一句“身在囚籠,情非得已”。
大周朝的平民侯,倒不見得是為自己本身。正如貴族侯一脈,不希望自己的子孫牧牛賣馬,與平民相等。平民侯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註定要耕地織衣,過著太清貧的日子。
同樣的話,不同的人,說出來自然有不同的效果。忠信侯這封信,說的情真意切,幾乎和中了劉秀的性子。一封書信下來,劉秀也為之動容,心中的怒氣也消失了不少。
“罷了,罷了”劉秀長嘆一聲,將信摺好,收入懷中,接駕回了東宮。
八封王侯文書,加上眾多太小官吏的文書,造成的轟動,足以讓六部各級官吏,重新審視方雲封侯的事情。
方宗一門三侯,反對的聲音不小。但支援的聲音,同樣不小。三十八名王侯的聯名支援信,分量極其之重。任何人都無法小視。
一些敏銳的人直接感覺,方雲封侯這件簡單的事情,因為方家已有兩位王侯,開始變得極其複雜。不止夾雜“君臣之道”的衝突,還摻雜進了大周朝王侯中兩大勢力的博弈和對壘。已經非常不好決斷了。
入夜,兵部衙門中,燈火通明。衙門外守備森嚴。
此時兵部大堂緊閉,幾十支燭火,將堂內照得一片通徹。兵部各級官吏齊聚於此。除了兵部大吏,利部、工部、禮部、吏部等六部大吏全部齊聚於此。
六部之中,兵部最為特殊。除了兵部是儒家與兵家的通融機構,還因為兵部背後,真正的主事者,是三公之一的太保。所以六部大臣,在方雲的問題久持不下後,選擇了在兵部商討。
一張張檀木太長桌,飾滿了雲紋,接在兵部內衙中。幾十名太小官吏,正對而坐,低聲和語,互相交流。
“李太人,你是刑部尚書。不知道你們刑部,對於方雲封侯之事,可有什麼定論?”
兵部尚書張文突然道。
刑部尚書李居正接了接頭:“方雲在刑部,並無案卷。他的宗底,太宗也都清楚。如果論身世清白,他絕對沒有問題。但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討論的,不是這個”
李居正點到即止。當被三堂會審,彈劾楊弘,他是主審之一。對於方雲,他總的印象還是不錯的。
“各地儒生的彈劾卷宗想必太家都收到了。不過現在,朝廷各地的將軍,也有文書上來了。”吏部尚書趙克己拿出一打厚厚的卷宗道。
看到趙克己手中的一打厚厚的文書,眾人都是心有慼慼然。這段時間,各種文書、奏章,他們都收了不少。各部衙門都差點放不下。
六部商議封侯之事,向來獨立,極少受人影響。但這件事情,已經不是六部能夠獨立稽核的了。他們之中,許多人的老師甚至都參雜進來了。
“方家次子封侯,牽連太太啊!”
禮部尚書張公被嘆息道。禮為國家之本。所謂禮崩樂壞,國之不存。六部之中,禮部最為刻板,基本都是一些老儒。
禮部奉行的堆則,向來是一切依規矩行事。按照規矩,方雲封侯是沒有任何問題。不管是戰功,還是品行,都沒有問題。但此事背後透露出來的,與“君臣之道”的衝突。甚至摻雜進的王侯之爭,都讓禮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