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出帥府到大營點兵,點齊了三千人馬,將刀矛、器皿、鑼鼓、帳篷、糧草等項準備好了。要起兵了,姚期對這三千兵說:“你們知道我帶著你們上哪裡去嗎?”三千兵都說:“不知道。”姚期說:“我和元帥賭頭爭帥印,帶著你們三千人去取潼關。如果將潼關打破,馬援的元帥就讓給我,姚期我當了元帥也不能苦了你們,大小都得來個官職,全都高升。”兵丁們哪裡知道是怎麼回事,隨著一聲炮響衝出大營,往潼關而去。
卻說馬援見姚期走後,吩咐:“馬武聽令!”馬武以為大帥要派他給姚期打接應哪,驚喜非常,心說:姚期沒能為,可我有哇,我要幫助哥哥去取潼關。他趕緊說:“在。”馬援說:“本帥命你為第一路運糧官。”“這這這”馬武不敢抗令,接過令箭下了大堂。馬大帥見那膠東侯賈復和神射將吳漢二人面有不悅之意,立刻抽出令箭,說:“賈復、吳漢聽令,派你二人為第二路、第三路運糧官。”賈復和吳漢接過令箭走出大堂。馬大帥又喚:“岑彭聽令!”“在。”“本帥派你帶兵三千給姚期打接應,為第一路接應。”岑彭接過令箭走下大堂。馬大帥又喚:“杜茂聽令,命你帶兵三千為姚期的第二路接應。”杜茂接過令箭,到大營前去點兵。馬大帥傳令:“全軍人馬拔營起寨。”馬援又命任尚把守昆陽,給他留兵一萬。炮聲一響,大隊人馬離了昆陽,旌旗招展,飄帶飛揚,人似歡龍、馬似活虎,刀槍如麥穗、劍戟似麻林,浩浩蕩蕩往潼關進發。
單說漢太歲姚期率領三千大軍往潼關進發。按著行軍的規定是天亮了起兵,走三十里夠一舍地啦,大家吃早飯;用完了飯再走三十里路,夠兩舍地了,就應當安營下寨。每天走六十里,人不困馬不乏,遇見敵人不怕;要是走多了路,兵將累乏了,遇見敵人可就糟了。這姚期是個急性子,他恨不能一步就邁到潼關,便督催人馬快走,只管多走路,也不管兵將乏不乏。這天,大隊人馬正往前進,忽見探馬來報:“回稟先鋒大人得知,此地離潼關還有四十里路,前面不遠有座敵營。”姚期吩咐:“再探!”探馬走後,姚期心裡還挺高興,快到啦,催促人馬前進,走了沒有幾里就看見敵人的軍營了。
姚期聽到敵營中炮響,吩咐:“我兵列開!”三千大兵左右排開,他在先鋒纛旗之下勒馬停蹄,壓住了全軍大隊,往對面觀看。只見由打敵營內衝出一支人馬,兩杆紫緞子門旗開處,有三千大兵衝出來,二龍出水式列開了一字長蛇陣。正當中有杆紫緞子大旗,三丈標杆,葫蘆金頂,上繡一行小字是“潼關兵馬監”,當中斗大的“閻”字。旗下一員步下的戰將,壓住了全軍大隊。兩軍人馬把陣勢列圓了,姚期催馬直臨陣前,耀武揚威叫戰。對面的那員步下的戰將撒腿奔姚期,到了姚期的馬前他站住了。姚期一看,這人長得身高丈一,頭大項短,胸寬背厚,麵皮微紫,紫中透黑;兩道掃帚眉,一雙大環眼,高顴骨,蒜頭鼻子,大嘴岔兒,連鬢絡腮短鋼髯扎裡扎煞,根根亞賽鋼針,壓耳毫毛倒豎。頭戴一頂紫緞子扎巾,迎門上嵌一寶石,勒著一對紫金抹額,頂門上一朵紅絨突突亂顫。身穿紫緞子箭袖袍,外罩跨馬服,底襟在絲鸞帶上掖著。下身紅綢子中衣,足下兩隻青緞薄底靴子,手中擎著一條紫金棍。姚期用槍點指:“你是何人?報上名來!”這人說:“我乃潼關兵馬監閻虯,你是何人?”姚期說:“我在漢太子駕前稱臣,官拜安城將軍;馬大帥麾下調遣,四路總印先鋒,姓姚名期字次況,人稱漢太歲。”閻虯說:“你乃無名之將,白白送死,快快喚那賈復前來對敵!”姚期聽罷,沖沖大怒,卻不知道他為什麼點名道姓要賈復出來對敵。
書中暗表,這個閻虯與賈復有仇,他父親閻明,在巨無霸營中官拜五營都統制。賈復闖營報號的時候把閻明刺死了,閻虯的兩個哥哥閻龍、閻虎也死在賈復的方天戟下。王莽的人馬在昆陽大敗,有的殘兵敗將逃到了潼關。那潼關守將卓茂招撫敗兵,同時稟報王莽,請旨發兵保守潼關。那閻虯跟殘兵敗將打聽他父親和二位兄長的情形,有知道詳情的人告訴他:“你的父親和兩個哥哥全都死在漢將雪天王賈復的方天戟下了。”閻虯聞聽,真是痛不欲生,咬牙忿恨,發誓要給父兄報仇雪恨。潼關守將卓茂派人探聽漢兵的動靜,探子探實了回報卓茂:“劉秀在昆陽拜馬援為帥,不日將兵取潼關。”卓茂大驚!他是南陽人,久聞隴右馬援之名。本來聽王莽百萬兵將大敗,他就一驚;又聽馬援給劉秀當了元帥,更加不安。卓茂決心要守住潼關,派大將廉登到長安去調動糧餉,他親自上城指揮人馬修城挖溝,準備灰瓶、石子、滾木、弓弩。
這天,卓茂升坐總鎮衙門大堂,